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推进政策解决企业年金发展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5日 18:23  上海国资

  编者指引

  今年是企业补充保险制度建立20周年,也是企业年金市场化制度建立5周年,广大企业和职工对年金制度逐渐熟悉、理解、支持,且引入市场化机制和市场化力量也是意在促进企业年金的大发展,参与企业年金的市场主体已经有58家,遍及银行、保险、信托、基金、证券等所有金融机构,虽然广大企业和服务机构对企业年金的未来充满了预期,但是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尚不如人意。

  推进政策解决企业年金发展瓶颈

  企业年金是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人们为未来养老进行积累,提高退休后收入水平的政府主导的补充养老制度安排。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支柱,企业年金在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定位。

  首先,企业年金有助于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改变基本养老保险独力支撑的局面,缓解养老问题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巨大压力,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实现老有所养、构建和谐社会;其次,就上海而言,在当前正在加快经济转型、建设两个国际中心、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背景下,人才成为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年金能够成为构筑上海人才高地的有力抓手,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再次,企业年金作为预期收入,通过延期纳税能够较好地平滑人口结构红利,推动经济发展可持续和消费经济可持续。据养老金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杨燕绥测算,2035年企业年金产生的税前名义消费能力可占同期GDP的5.07%;最后,企业年金作为长期资本,对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创新金融产品、稳定资本市场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

  总体来看,发展企业年金能够达成“政府减负担、企业有动力、职工得实惠”的目标,也是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制度载体。

  国内外情况比较

  今年是企业补充保险制度建立20周年,也是企业年金市场化制度建立5周年,广大企业和职工对年金制度逐渐熟悉、理解,支持,且引入市场化机制和市场化力量也是意在促进企业年金的大发展,参与企业年金的市场主体已经有58家,遍及银行、保险、信托、基金、证券等所有金融机构,虽然广大企业和服务机构对企业年金的未来充满了预期,但是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尚不如人意。长江养老的独立董事、企业年金方面的专家郑秉文教授,借鉴国际数据,对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做了3个测度:

  企业年金计划参与率的测度

  从计划参与率来看,我国的企业参与率和就业人口参与率都都非常低。2008年中国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为3.3万户,全国各类企业共计325万户,企业参与率仅为1%;中东欧转型国家建立多支柱社保制度的时间几乎与中国相同,但企业年金的发展速度却远远好于中国,例如,捷克建立职业年金的企业参与率是45%,匈牙利是31%,芬兰是8.7%。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差距就更大:德国的企业参与率高达64%,美国是46%,英国是47.1%,意大利是10.6%。在就业人口参与率这个指标中,英国高达59.1%,美国为57.7%,而中国的参与率仅为1.3%。

  企业年金资产比重的测度

  从年金资产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企业年金资产不到GDP的0.6%,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为GDP的3.2%。相比之下,全球企业年金总量29万亿美元,占全球GDP高达38%,基本社保基金大约是5.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7%。其中,OECD成员国企业年金资产平均占GDP的78.9%,而基本社保基金仅占14.5%;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见图1),甚至与新兴市场相比,中国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波兰建立企业年金的时间与中国差不多,但企业年金发展迅速,从1999年资产占GDP的0.3%一跃到2007年的13.7%,而社保基金仅为0.3%。

  企业年金待遇替代率的测度

  从企业年金待遇替代率来看,我国企业年金在退休收入中的替代率微乎其微;中国退休人员的收入主要依赖基本养老保险的给付。而OECD的30个成员国平均高达9%(基本养老保险平均替代率是59%),基本保险与企业年金两个支柱替代率合计达68%;其中,22个成员国基本养老保险与强制性企业年金二者合计的替代率是66%;英国自愿型企业年金替代率接近40%,而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仅为30.8%;美国自愿型企业年金替代率也将近40%,其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为38.7%。由此看来,英国和美国的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的替代率二者之和大约为70-80%,其中,自愿型企业补充保险占了半壁江山。个人账户积累型的企业年金不断发展,有效地降低了政府对基本养老风险所承担的无限责任。

  这些都说明,虽然中国企业年金制度框架已初步搭建起来,年金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中国多层次社保体系中,企业年金远未承担起第二支柱应发挥的作用,差距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保体系建设的进程。

  政策瓶颈

  定位不明确和税收政策的摇摆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滞后固然是多种原因的结果,主要是对年金的制度定位不明确,推动措施不到位,社会各方对于年金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年金是“富人俱乐部”等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占据话语权,对于企业年金制度在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上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等等。同时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摇摆不定、税优力度严重不足、税优模式始终没有明确下来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国税函[2009]694号文出台后给上海企业年金市场带来了较大影响。

  制度容纳性不够

  经过近5年的实践运作,对于2004年出台的两个企业年金基本法令20号令和23号令的修改,经过了多轮征求意见,对于增强受托人地位、提高企业年金运作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等,监管层和业界已经形成了诸多共识,其他如中小企业集合计划、保留账户集合管理等办法,都亟待能够尽快出台,以填补管理真空、打开政策空间。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制度门槛和提高从业机构运作企业年金的效率,可以有效推进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养老金的覆盖率提高。同时,目前长江养老管理的上海企业年金中,存在大量的保留账户。这些保留账户存在继续缴费的要求,但目前的制度规定未容纳这一情况;相关的管理运作还处于一个制度缺位的状态。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化格局虽然初步形成,但由于上述税优政策不到位、力度不足的影响,总体上大多数从业机构的市场规模都还很小,彼此竞争激烈,面临的市场压力很大。即使长江、平安、国寿这样规模较大的机构,相对于国外养老金而言,规模也非常有限。可比的数据是,2008年全球最大300大的养老基金中,具有企业年金性质的排名第3的荷兰ABP基金的规模达到3100多亿美金,最后一位的第300位的默克公司养老金的规模也有近98亿美金。由于规模有限,大多数企业年金从业机构盈利平衡何时实现的压力很大,现在都在强力支撑、难以维系和持续,长此以往必然带来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惨淡和发展的不可持续。

  思索与建议

  首先,建议加快统一对企业年金的认识,厘清年金的价值定位。企业年金制度设计的初衷和本义是国家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我们认为应当将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障统筹考虑,在总体替代率维持一定水平的情况下,通过适度降低政府承担无限责任的基本养老缴交率,加快提高个人账户积累方式的企业年金在目标替代率中的占比,缓解基本养老单一承担巨大的长寿风险而导致的财政不可持续,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养老保险体系的综合经济社会效应。

  建议在有关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体现作为基本养老重要补充的企业年金以应有的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和宣传。在《社会保险法》中应明确企业年金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法的方式体现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中的定位和作用。并以20号令和23号令的修订为契机,切实总结和解决企业年金发展中的问题,打开政策和制度空间。

  其次,进一步统筹企业年金税优政策,明确个人缴费部分的税优模式。改变近年企业年金税收政策逐步收紧的局面,出台统筹兼顾的企业年金税优政策。建议:(1)在目前规定企业年金企业缴费5%企业所得税免税的基础上,给与个人缴费5%的个人所得税免税,且相关缴费分配进入个人账户时不征个人所得税。领取时根据领取方法确定征税税率,对按月年金化领取的,与基本养老金额加计不超过税收起征点的,给予免税。超过起征点的在领取时由银行代为扣税。(2)为避免扩大缴费形成的未来分配差距,可以通过设立缴费起征点、税优封顶线的措施,对低收入的职工的个人缴费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对较高收入的人群设定税优封顶线。(3)设立税优政策应与基本、补充养老保险合计的综合替代率相挂钩。通过账户管理人与税务局部门的税管系统联网,全面掌握个人享受的免税情况,配套采取当综合替代率达到较高时则不再享受退休金补贴,确保国家安排的退休金上调或补贴能够针对低保人群。使财政税务政策在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中,在缓解未来财政承担老龄化负担压力方面切实有效发挥作用。

  最后,加快20号令、23号令和集合计划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第一、20号令和23号令作为企业年金的基本法,应在修改办法中对企业年金的税优模式这个关键问题进行制度上的明确,税优额度应当与缴费限额保持一致。第二,建议尽快出台关于保留账户的相关办法,填补管理真空。允许设立社会人集合计划,将分散的保留账户资金集中起来,独立管理,以实现规模化优势,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和收费。第三,渐进提高覆盖范围,全员覆盖的要求过于严格,也不一定符合中国现实。事实上,美国401(K)的覆盖率一般要求达到70%即可享受优惠税收待遇。特别考虑到上海等地区还有综保、农保、镇保等参保者,其收入偏低,全面覆盖的要求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的年金计划难以建立,不符合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阶段,因此建议渐进推进。第四,放宽领取条件,通过税收调节手段引导更符合养老的领取方式(如年金化领取)。允许职工在遭遇困难时可以提前领取或者从账户贷款,但对于这些领取及到期一次性领取设置较高的单独税率。第五,对于年金方案中的归属配比进行恰当规定,统筹兼顾制度需要导向的养老保障目标、以及企业对于年金“金手铐”作用看重这两个方面的需求,既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又不偏离制度用于养老目标的设计初衷。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供稿

  2009年企业年金市场回顾与展望

  整体而言,2009年企业年金市场总体呈稳步增长、规范有序发展的趋势。市场规模方面,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规模稳步增长,截止2009年底企业年金基金累计规模达到2525亿,其中1975亿元已交由具备资格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投资运营。2009年前3季度,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业务,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34705家,比上年增加4020家;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人数1385万人,比上年增加351万人。政策规范方面,有关企业年金市场的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监管部门着手对企业年金市场化管理奠基性规章20号令和23号令进行研究修订,制定管理合同指引,整合制定数据交换规范,完善信息报告制度等。二是有关企业年金税收规定进一步明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三是各地有关企业年金政策进一步规范,如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苏州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规范企业年金工作的指导意见》,南京市颁布《南京市企业年金工作实施意见》,温州市下发《关于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等。

  年度情况回顾

  2009年企业年金市场的增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其一,各省市原社保经办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如2009年5月河南省郑州市原有企业年金业务整体移交全面完成,共涉及2800多个个人账户和4200多万元资金,如2009年7月南京市举行原有企业年金基金移交签约仪式,涉及约为8000万元存量基金,343家企业和1.3万名职工;其二,部分大型央企、省级国资企业等以单一计划或者理事会模式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其三,以企业年金类集合计划方式形成的企业年金基金增量;其四,行业年金项目落地。其中2009年最引人注目当属2008年底启动的铁道系统的企业年金项目。铁道系统年金项目以理事会模式建立,铁道部下属18个铁路局可根据铁道部下发的《关于公布第一批铁路企业年金基金备选管理机构的通知》公布名单中选择相应的管理机构。经过2009年激烈的纷争,随着南昌、乌鲁木齐、上海、北京等地铁路局企业年金项目落地,200亿铁道系统企业年金基金已被瓜分完毕。

  从总体上来看2009年企业年金市场呈现出5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和趋势:一是管理机构逐渐从企业年金管理服务向综合养老金管理服务转变,以企业年金为核心的产品线正日益丰富。一方面是企业年金业务产品日益增多,各家年金管理机构之间积极合作推出类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产品;另一方面是对综合养老金管理服务的尝试,以银行、信托机构为主推出了类年金员工养老福利计划。二是管理机构从简单提供产品向注重养老金运营服务转变。各家年金管理机构着力于提高服务水平,并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在市场中出现了一些以特色服务、全面服务为核心的年金服务品牌,如长江养老于2009年在国内首个推出的卓尔年金服务品牌。三是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年金管理中介机构正在培育和成长,咨询服务正在兴起。保险经纪公司所提供的年金中介服务包括协助企业设计、完善企业年金计划管理工作,协助选择年金管理人,协助编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报告等内容。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东北电网公司的企业年金项目中就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四是年金管理机构在市场拓展过程中依然重视对大城市的挖掘,但同时开始兼顾对中小型城市和中小企业的开拓。除北京、上海等传统及传统发达省市外,其他省市逐渐显现出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截止2009年安徽省企业年金规模达77亿,截止2009年11月湖北省企业年金规模为29.39亿元。五是各家年金管理机构相互之间的合作领域拓宽和合作深度深入。这不仅表现在管理机构在年金产品领域的合作,还表现在不同管理机构联合营销、提供服务等多方面的合作,从而努力实现企业年金市场的共赢发展。

  市场动态分析

  养老保险公司

  养老保险公司是企业年金市场最重要的服务供应商,具有明显的专业竞争优势,在法人受托业务上占据主导地位。法人受托业务贯穿了受托关系建立前后,包括建立企业年金方案的咨询顾问服务、战略资产配置、对投资管理服务、账管服务、托管服务监督评价等,截止2009年底养老保险公司受托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约达708亿元,占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总量30%以上,占所有受托管理机构受托管理资产规模的97%;其投资管理规模占实际投资运营部分的40%以上;账户管理规模占13.7%左右。

  银行业

  银行业在企业年金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年金市场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银行业主要在企业年金账户管理、托管方面提供服务,部分获得受托人资格的银行逐渐开始为客户提供受托人服务。银行系借助其广泛的网点便利和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优势,业务规模增长迅速。截止2009年末,银行业包揽了全部的企业年金托管业务,账户管理规模超过80%。

  基金业及其他

  基金业是企业年金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作为资产管理的专业机构,基金业在为客户提供年金投资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因而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资产规模与其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具有一定的关联度。2009年其所管理的企业年金业务规模约占全国实际投资运营部分的40%以上。但一般的基金资产管理与养老金投资管理存在较大不同,需要满足养老金长期性、安全性等特征,对基金管理公司的专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间基金管理公司不断强化其在投资管理领域的优势和能力,扩大与其他年金管理机构的合作范畴,积极参与发起企业年金集合计划。除专注于企业年金投资服务,基金公司逐渐开始重视与企业年金投资相关的年金管理附加值服务。比如尝试为企业年金客户提供企业年金方案咨询、政策咨询等增值服务,或是注重年金投资理论研究,举办年金投资研讨会,创立和不断强化投资服务品牌,形成在年金投资服务领域的特色。目前类似企业年金业务的非公募资产已经成为基金业不可忽视的资产管理规模构成部分,未来其分量和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

  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他年金管理机构2009年继续开拓业务,着力于受托管理和投资管理方面,管理业务稳定增长,但未出现爆发或突破式增长。

  市场展望

  2010年是企业年金市场值得期待的一年。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为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随着宏观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企业经营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为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奠定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当前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随着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对发展企业年金越来越重视,有关企业年金政策将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配套措施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市场主体机构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企业和职工及社会对举办企业年金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撬动,这些都有利于企业年金市场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战略发展部 供稿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