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詹纯新获中国企业管理最高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 10:28  红网

 

  5月23日,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获第六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位湖南企业家。图/记者张轶

  潇湘晨报记者胡远志 李伟 赵书生 长沙报道

  谈管理 韦尔奇影响了我

  在管理学大师、工商管理专业、管理类图书十分受欢迎的当下,谁对企业家的影响最大?詹纯新的答案是杰克韦尔奇。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了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意大利CIFA公司,代表全球最高水准的技术迅速为中联重科吸纳,混凝土机械全球第一的领导地位第一次被中国企业占据。现在,在中联重科长沙基地,CIFA在中国的“厂中厂”模式每天都在生产,不同肤色的员工在同一个工作平台合作,成为企业国际化的一个缩影。

  那么作为CEO的詹纯新是如何管理的?他说:“我的管理才能来自学习。每年,无论多忙,我都会挤出时间,到一个幽静的地方把自己封闭起来静静地读一段时间书,什么也不想。书有很多种,一次带一满箱,到了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也不出去,桌子上,床上全是书,搞得服务员都奇怪,这个人怎么不出去看看风景,而是在这里看书。”

  当记者问及看了这么多书,哪位管理大师对他影响最大时,詹纯新沉思了几秒钟,乐呵呵地说:“要说影响最大的还真不好说,不过我最欣赏杰克韦尔奇的管理才能,他的很多思想影响了我。”

  谈发展 18年来只做一件事

  中联重科成立于1992年,是由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8名技术人员、借款50万创办的企业,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18年来,中联重科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60%以上,根据最新的行业排名,已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

  对于企业业绩,詹纯新用一个精彩的数字做比喻:“18年前的研究院平均每天收入不足1万元,而现在的中联重科每天收入1亿多元;18年前的研究院是吃‘皇粮’的事业单位,而现在的中联重科每年要上缴税金近20亿元;18年前的研究院制订的仅仅是国家标准,而现在的中联重科已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代表中国企业参与制订国际标准。”

  虽然企业发展十分迅猛,但对于刚刚收入囊中的“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詹纯新还是觉得比较意外。

  他说:“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工程师,后来实现了这个愿望,做到了最高级别——研究员,而且有了自己的专利和成果,这个专利是实打实的,并不是领导参与类的那种。现在给我颁发这个管理奖项,坦然地说,我觉得早了一些。”

  从一家科研院所创办的小公司到销售收入过200亿的行业巨头,秘密是什么?詹纯新说,最重要的是专业化。“我们多次清理了不相关行业,只发展主业,18年来只做一件事,即使并购也是做工程机械,比如说现在风电很热门,也很赚钱,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去海外并购一家风电企业,因为不熟悉。”

  谈并购 回归企业发展常识

  谈及并购,詹纯新眉心间多了一些笑意。并购,正是这家企业18年来超常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2001年以1000万元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开始,中联重科开展了一系列并购,先后将湖南机床厂、浦沅集团、山西黄工集团、华泰重工、湖南车桥厂等收入麾下,直至2008年9月,以2.71亿欧元将全球第三大混凝土工程机械厂商、意大利CIFA公司收入囊中。

  回顾这些历程,詹纯新说:“中联重科走过的,是一条‘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企业国际化’的道路。”

  并购中如何处理企业不同文化的融合、实施更好的管理?詹纯新说:“作为一个管理者,我只做了两件事,回归到企业发展的常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无论中西,不论是日本、英国还是意大利,对于企业发展的常识都是一样的。第一,描绘一个伟大的愿景或者说企业战略,只要是企业,都希望自己成为最好的,这一点大家有共识;第二,明白共识以后再植入制度与约束,比如我们集中精力做一件大事,那么有些事就不能做,必须退出来,大家都是理解的。然后求大同,存小异,实践证明这也是成功的。”

  如果说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让中联重科的技术前进了20年,那么现在中联重科更关心的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吸收而是真正的自主创新。

  詹纯新告诉记者,在最近的一个著名的工程机械国际博览会上,有一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企业的展台成为了整个会场的热点和亮点。但除了正常参观洽谈的人外,还活跃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是各大跨国公司派出的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其任务就是对所有的中国产品进行‘地毯式’侵权排查。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跨国公司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企业的威胁和压力,说明了中国制造的模仿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说明了自主创新对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多么重要。”

  詹纯新认为,自主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全球视野,其最终目的在于,支撑起国家创新体系,为国家创新战略占领更多的制高点。

  詹纯新说:“‘国内第一’早已显得苍白无力,自主创新的全球视野,决定了我们企业的使命不是对国际标准的仰望,而是要把中国的标准变成世界的标准。决定了我们的使命不是在中国争地位,而是为中国争地位!”

  正是基于为国争地位的思路,詹纯新自信地预言:“中国必将产生一批世界级企业,形成一批代表国家利益、具备全球行业掌控能力的‘国家公司’”。

稿源:红网综合 作者:胡远志 李伟 赵书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