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昌华:楼市调控及时代价可承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 00:11  财新网

  专栏

  楼市调控正当其时

  □ 陈昌华 | 文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笔者提到中国房地产泡沫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大风险,调控已是刻不容缓。所幸的是,中央政府在4月中以来出台了大量有关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初步看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调整迹象。

  基于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广泛而巨大,中央政府在调控过程中将遇到很大阻力。调控开始的一两周,我们已听到很多关于房产市场对经济增长之重要性,以及调控楼市会对经济造成多大伤害的论调。但事实是否如此?

  首先,必须承认不论政府对哪一个资产市场进行调控,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成本。但问题是:如果现在不调控,将来结果会如何;现在是不是调控的好时机?

  答案很简单—调控愈早愈好,否则将后患无穷。现阶段可能是未来几年中房地产调控的最佳时机。

  为何这样说?因为今年中国的经济在整体表现上将相当不错。首先,在去年较低的基数和全球经济恢复下,今年中国出口将有强劲反弹。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都有很大帮助。相反,在未来几年中,中国的出口增长可能因种种结构性原因而大幅下降。如果到那时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话,中国经济将更难承受。

  除了出口在今年会表现不俗,今年的投资增长亦会不错。纵使去年底中央政府已对地方政府新开工基建项目作出严格限制,但因为去年初大量的新开工项目在今年将进入建设高峰期,因此投资增长不会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去年年中不少房地产商购入了大量土地,很大部分将不得不继续开发项目(纵使利润变得较薄),这亦会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长。

  从消费角度来看,过去几个月的数据表明,消费增速还保持着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且消费信心提升。即便房地产降温,也不必过于担心对消费市场的冲击。

  过去几年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和资产价格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中国大部分的基层消费集中于食品和服装等基本消费品,这与资产市场的关系并不太密切。

  不同于美国消费者,中国居民总体上的消费信贷还十分有限。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为居民消费贷款的4.5倍,这还不包括他们的其他资产。因此,只要他们的收入维持一定的增速,不太可能因为资产价格下跌而大幅减少消费。当然,如汽车、大家电以及与家居装潢有关的大宗消费将受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是消费的主要部分。

  有观点担心房地产价格下跌,将对地方财政造成很大冲击。但所幸的是,目前中国的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还未到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反之,现在正是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对卖地收入依赖的一个恰当时机。

  这里需要澄清一些概念。现在市场中认为卖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40%-50%,是基于一个错误的计算,这个比例实际上只有约20%。以2010年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来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约为3.6万亿元,而它们的基金预算收入(卖地收入占约85%)则为1.6万亿元。根据这两个数字,行业分析师便推算出了卖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40%-50%这个高比例。但实际上,这个概念是错误的。首先,在中国的财政预算法中,卖地收入并不计算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而是单列为基金预算收入,因此上文提到的3.6万亿元和1.6万亿元是两笔不同的钱。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每年还从中央财政中拿到约3万亿元的转移支付收入。因此,根据2010年预算,地方政府可动用的资金为8.3万亿元,而当中只有约1.4万亿元为卖地收入,占17%左右。最后,在这1.4万亿元的卖地收入中,有大约一半为赔偿原住民和土地整理的支出,而只有一半用于基建项目。因此,若卖地收入减少,地方政府在补偿等方面的支出会降低,这对整体财政平衡的冲击亦会减小。

  作者为瑞信证券中国研究主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