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鬼城”炮制者曝光(之一)
王珊珊,方辉
编者按/ 自3月初,《中国经营报》记者赴鄂尔多斯“探源”沙尘暴时,记者发现了这座耗资50多亿元,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豪华新城康巴什,这座新城因很少人居住而被称为“鬼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座“鬼城”?在“沙尘暴探源”之后,本报将继续关注这座“鬼城”的炮制者。
一座50多亿元“炮制”的新城,让康巴什有了“鬼城”的“封号”,然而,在以煤炭与能源闻名的鄂尔多斯,无人居住的“鬼城”实际上只是问题最简单的表象而已。
这座以财富闻名的城市,地下金融的复杂链条黯然涌动。《中国经营报》曾多次刊发关于鄂尔多斯经济发展模式的报道,在采访中,一个以当地公务员为轴心的地下金融链条渐次展现在记者的面前,而正是这些被俗称为地下钱庄的金融暗流,公务员、煤老板与开发商一起,共同造就了康巴什新城击鼓传花的游戏——空城或者“鬼城”,并不影响炒作者的获利。
房地产,正是这个复杂炒作链条的载体而已。
谁在“合谋”?
“2003年康巴什建设初期,政府和开发商的财力都不够,政府就暗中鼓励公务员参与其中,现在来看也是不合规定的,但大家都干。我们和开发商合股开发土地建房子,当时签订的协议是等房子盖好后以成本价给我们,按照当时的价格,我们参与集资的人都能得到好几套别墅。”张女士说。张女士是当地某单位的公务员,她告诉记者,当年康巴什筹建时,由于建康巴什新城的地方离市区20多公里,比较偏远,招商引资比较困难,开发商也都不愿意投资。
据张女士介绍,最初从亲戚朋友开始集资,少的五六万元,多的30万元,张女士自己就向别人借了300万元的高利贷。消息传开后,许多人都参与进来,许多原来还羞羞答答的公务员也开始热衷于此。“最后与开发商合股的时候,我们总共有280人,累计出资1600多万元,还有别的公务员也集资入了股,有的数额更大。”
时间到了2007年,眼看自己投资的项目就要交房了,张女士已经开始谋划如何装修自住的那套别墅。但张女士和她的股东同伴们等来的却是开发商“无奈”的违约。原来,这批房子已经被鄂尔多斯市政府划拨给另一批公务员。
“当时觉得被政府骗了,他们缺钱的时候鼓励我们集资,给假承诺,房子盖好了,也有财力了,就强迫开发商违约。”此时离张女士集资已经过去3年多,她本人借款欠下的高利贷利息也已经滚到近200万元,而政府只愿意退还本金加0.01元的利,“我们这些吃了大亏的股东天天找政府闹,可能是怕事情闹大,最后给了我们0.025元的利息。”
事实上,2007年的鄂尔多斯市政府已经“不差钱”,经过连续3年增长后,当年该市的财政收入已经突破了200亿元,相比2004年42亿元的财政收入,此时的鄂尔多斯政府早已具备了给集资者付高息的能力。
拿到钱的张女士坦言自己最后还小赚了一笔,但相比那些直接拿房的公务员来说自己还是亏了。“当时周边的房价已经涨到每平方米四五千元了,而给那些公务员的房子才每平方米1200元。”张女士不无遗憾的感慨,“一套二层的别墅才120多万元,太便宜了,有的人一口气买了好几套。”
张女士并不承认自己是一个纯粹的炒房者。她告诉记者,自己有低进高出赚钱的意图,但同时也想着能以后在康巴什养老,“那是个好地方,适合居住,没想到现在成了‘鬼城’。”
据记者了解,鄂尔多斯参与房地产开发的公务员像张女士这样“失败”的并不多,在第一批“死在沙滩上”之后,后来者都是“专业”炒房者,“这些公务员都是买地建房,房都还没有建起来,就卖光了,就是我们那批房子也有很多人拿到手后转手就按市场价卖了,一套别墅净赚200多万元。”
东胜一个知名开发商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2008年5月新开盘的700多套房子,2010年3月住宅区全部售完,有1/3被伊金霍洛旗的人买走了,伊旗是这里最大的产煤开发区。销售人员直言,“我们开盘的房子市价3800元/平方米,在当时都是最贵。到2010年3月才卖到4300元/平方米,我们都是按照1800元/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给公务员的,他们都是一人好几套房子的预留,甚至连首付都不交,只交1000元、2000元的定金,就是按照4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卖掉,一套房子一般都能赚30万元左右。”
几经辗转,《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了相应购买这些楼盘项目的公务员的联系方式,其中一位乔姓的女士告诉记者,作为公务员的身份,她的房子是以内部价3000元/平方米拿到的,现在售价6000元/平方米。”一楼的房主则要7200元/平方米的价格才肯出售,因为一楼的房子送了一个小院子。而其他业主,则极力回避记者的采访。
公务员轴心
这么多人这么炒房,他们哪里来的资金做后续的资金支持呢?“这里的民间融资很厉害的,谁的钱都可以以0.025元的利息拿来,最低的0.02元就能拿来,往外放贷款,都是按照0.03元的利息算。”张女士对于记者吃惊感到不以为然,“炒房子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地下钱庄。买卖房产只是鄂尔多斯人的投资方式之一,这里10人有9人以放贷为生。他们有着自己的财富循环体系。”
“我当初有30多万元的积蓄,2007年时房子便宜,3000元/平方米,当时的银行贷款首付是20%,我只需要付10万元左右就可以申请贷款了,之后我又买了一套房子,付了10多万元的首付。我将剩下的钱就放在地下钱庄,按照钱庄的规矩,一个季度分红一次,10万元一个季度我就能拿到7500元利息,这部分钱足够我还银行的贷款了。”在保险公司上班的余先生告诉记者,他就是通过放高利贷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弄了十几套房子,在北京还有很多套房子。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钱庄。”张女士不无遮掩的告白,“我把钱从身边的农民手里拿回来,放给有需要的人。”
2002年开始张女士就到处介绍钱存到信贷部门。2002年张女士就开始为地下钱庄拉存款,经历过集资建房风波后,2007年张女士自己做钱庄,陆续从农民的手里把钱拿来,这里的农民都很有钱,大部分农民不是房子被政府建设征用了,就是农业用地被政府征用了,征用的房子按照市价赔给补偿款,很多人都一夜暴富,成为百万富翁。一般的补偿都能拿到400万元~600万元不等,征地赔偿是按照2万元/亩的价钱赔偿。开出租车的张先生,2009年,全家6户住房被政府开发新城,征用后赔偿了17套住房,其中只有2套90多平方米的住房,其他都是100平方米以上的,他留了6套,6户人家一人一套,其他的11套房子均按照2009年的市价4800元/平方米全部卖出。于是张先生将卖房余钱中的1000多万元放在了信誉度比较高的地下钱庄,还有100多万元放在了亲戚的钱庄里。像张先生这样的农民在鄂尔多斯目前被喻为煤老板之后暴富的第二批人。
一个出租车司机还将记者带到了他的一个做床垫生意的亲戚家里,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床垫门面,竟然也是一个地下钱庄。李先生说这样的钱庄在鄂尔多斯随处都是。
张女士钱庄的钱也都是这部分人手里收上来的,既没有担保也没有抵押,完全靠个人的信任度借贷。和张女士聊天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里,她就接了不下3个电话,电话的内容不是取钱的就是借钱的,从电话中就能听出来地下钱庄的业务非常火热。“这是因为从银行借贷手续繁杂,时间跨度太久了。一般借贷的人都是急需资金周转的,银行的时间耗不起。我们这里存进来的钱可以随时取,只需要打个电话就可以了。”
张女士透露了资金的流向,“建筑商从钱庄拿钱的多,我的钱就贷款给我哥哥了,他就是建筑商。”
据了解,在鄂尔多斯注册的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等资本总共160多亿元,大部分都在从事民间借贷。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