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格力电器以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7日 19:42  大河网

  4月27日,格力电器最新年报出炉:在竞争几近白热化的家电行业,格力电器再次创下中国空调行业产销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三个第一”。这是格力电器连续16年保持中国三项指标第一,连续5年保持世界三项指标第一。

  格力的“智能化霜”技术,获得第十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实现了空调行业发明专利在中国专利奖上的零突破。2009年10月,格力新型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研发成功的喜讯震惊制冷界。格力电器宣布,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在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由清华大学、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学会等机构专家参与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被一致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而在4月27日广东省轻工业协会组织的“新一代G-Matrik(又称G10变频引擎)低频控制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G10变频引擎”低频控制技术被专家组一致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格力G10变频空调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比较家电行业巨头的年报,格力电器所上缴的税收连续5年排名第一,2009年高出第二名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国有控股的空调制造企业。坚持自我创业、自有品牌、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发展,已成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生产企业。

  格力何以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创造出如此惊人的业绩?上缴税收何以长年远远超出同类公司?业内人士称,这主要得益于格力电器长期坚持自主创新,在空调领域拥有多项自主核心技术,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以一流的创新成果和坚实的业绩,格力践行着胡锦涛总书记“不断提高研发水平,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做出更大贡献”的嘱托。

  “坚持科技创新,争取更大发展”

  2009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格力电器视察。这是总书记第二次来到格力,1994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就来到珠海格力电器,并寄语“坚持科技创新,争取更大发展”。

  从1994年到2009年,格力电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格力的产品展示厅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最新研发产品。

  面对总书记“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是不是都是自己的”的提问,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说:“全部是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花钱也买不到,原来我们准备花3个亿向国外厂家买技术,但人家就是不卖!”

  变频空调代表着空调的发展方向。过去,这项技术一直被外国厂家垄断。近年来,格力电器技术人员不懈努力,最终掌握变频空调的核心技术。

  在格力电器变频技术展示区,总书记微笑着问,一台变频空调比普通空调贵多少?节能效果如何?

  “以前,我们没有核心技术,零件都靠买,价格要贵1000块,现在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价格差只有三四百块,以后随着规模化生产,这个差别还会缩小,而变频空调比普通空调省电30%。”朱江洪回答。

  在参观格力电器自主开发的卧室空调展品时,朱江洪向总书记介绍,卧室空调的设计,要求是噪音一定要小,格力空调的噪音只有19分贝。

  这时,胡锦涛接过话,再次提到他在非洲访问时遇到的一件趣事:“上次我到非洲访问,一个国家领导开玩笑说,‘你们的格力空调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缺点’,他说,‘你们空调噪音太低,结果我们办公室官员下班的时候不知道要关空调’。”

  在格力技术研究院,胡锦涛走进一个个实验室,看实验、问技术、听介绍,就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核心竞争力等话题,同企业负责人和科研人员深入探讨。

  他对大家说,格力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关键是在于有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掌握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你们的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只有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希望格力研究院的同志们,要聚集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提高研发水平,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总书记的话,是对格力发展进程的高度总结,更是对格力的殷殷嘱托。

  为此,格力加强自主研发的力度,明确提出,研发投入上不封顶。

  国家出台了新的空调能效标准,今年6月即将执行。按照新标准,空调能效准入门槛,将从原来的5级直接提高到原来的2级,跨度非常大。

  加强研发,节能环保成了格力产品最大的优势。在同等条件下,与国际产品相比,格力的产品每10万平米每年可以节约250万元电费。与市场上频率低值只能达到30赫兹的普通变频空调相比,格力的第三代变频空调可以达到10赫兹以下,在这一频段运行,比在30赫兹时运行省电50%左右。在极短的时间内,格力实现了1—120赫兹的低频到高频的技术突破。

  目前,格力已设立了6家工厂,其中3家在海外,即巴西、巴基斯坦和越南生产基地。越南基地,位于越南胡志明市新加坡工业园区内,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全部生产“格力”品牌的空调产品,是越南年产规模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之一。

  格力的海外战略,是靠真正的核心技术,赢得海外消费者的认可。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国际化战略,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在合适的地区建立基地。格力注重品牌的海外拓展与推广,坚持用格力的牌子卖产品,在海外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中央空调系统大量进入海外市场,六月在南非举办的世界杯足球比赛的主赛场,就采购了格力的中央空调。

  不盲目冒进,格力的一个原则是走中高端路线。格力总裁董明珠认为,中国企业家要改变人们“中国是世界廉价商品制造基地”的成见。与一些中国企业依靠低价走市场的做法不同,格力空调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一直坚持自主品牌出口为主的发展战略和高品质产品、优质服务的市场定位。

  目前,“格力”牌空调已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巴西、俄罗斯等国家,成为当地第二大空调品牌。而在巴西,因为价格较高,格力空调已成为当地人身份的象征。

  和很多企业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利润微薄不同,格力的巴西工厂,毛利率有30%以上。

  正因较高的科研投入,格力电器在海外市场上才有话语权。高精度空调领域,对技术研发要求很高,但格力在这个领域做得同样有声有色。

  格力电器拿到了印度电信基站定制的商用空调大单,这笔价值2000万美元的订单,是中国空调史上最大的单笔订单。格力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正得益于格力技术人员针对通讯行业的特殊要求,不断进行技术攻坚,连续攻克了智能化高精度温度控制、远程监控、故障自行诊断与处理、高显热运行等技术难关。

  践行总书记的嘱托

  今天的格力,已在全球空调产业领域拥有发展主动权,很多发明专利已赶上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大型机组,打破了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

  变频空调,在国内第一个掌握了转速从5赫兹到120赫兹的第三代变频技术,性能远远优于第一代的“假变频”空调或国外企业卖给中国的第二代变频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因此入选了2008年—2009年的国家火炬计划。

  中国的国家节能环保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在格力。

  2009年,格力与日本大金合资建厂,完全对等合作,即两家企业按照股比进行真金白银的现金出资,格力控股51%。双方合作的目的是共同研发空调的核心科技。

  这种对等合作,是靠格力的研发优势换来的。格力电器在压缩机、变频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都站在了技术领先的国际前沿。

  目前,格力拥有包括外国专家在内的2000多名研发人员,建立了近300个实验室。每年花在科技研发上的经费都超过20亿元。拥有国内外专利近1500项,其中发明专利近300项。

  在科技部公布的2008—2009年度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名单中,格力电器的两项自主创新成果榜上有名,其中“基于正弦波驱动的变频空调器的研制及产业化”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下属全资子公司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的“QX-34型高性能全封闭背压式旋转压缩机”被纳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

  继2008年初热回收数码多联空调机组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全新滑动门柜式空调“王者之尊”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后,格力电器新增两项自主创新成果入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门的认可。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格力磁悬浮直流变频离心式水冷冷水机组则入选广东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名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正弦波直流变频技术,获得3项中国发明专利。

  经过多年技术沉淀,格力在节能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核心部件压缩机、电机的设计制造到空调整机的性能匹配,已完全掌握了最前沿的节能技术。如最新设计的风道,风量大、噪音低,被专家一致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格力重研发、重管理,并非是单纯地投入资金,而是已经升华为一种企业文化,成为每个员工的一种自觉。格力的员工培训的全面和深入,让每一个去过格力的人都感到震惊。

  格力有一个明确的指标,那就是要让格力电器的90%以上的一线产业工人拿到大专文凭。

  有人参观后格力电器的宿舍区后感慨,格力电器的产业工人住宿条件比大学学生宿舍都要好。在珠三角连年闹“民工荒”、“技工荒”时,格力电器的员工流动率很低,格力电器的员工中,90%以上在格力服务4年以上。

  在河南老家种菜的农民张树源,到格力当搬运工后,经过不断的提高培训,靠自己的努力,成长为拥有多项发明成果的大型国企机修班长。他因此成为农民工的典型代表,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中央电视台的叉车大赛等活动中,格力的一线年轻工人屡屡获得金奖。而这些有创造的一线农民工,可以和公司高管、科研精英等一起获得股权激励。

  格力以自己的努力,践行着总书记对格力“不断提高研发水平,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做出更大贡献”的嘱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