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珍妮报道
随着“国十条”等房地产调控一系列“组合拳”的出台,房地产市场格局出现变化。优质地块的“流标”就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悲观情绪。5月7日,在北京公布土地新政后的首次土地招标出让中,最受关注的顺义区马坡地块,由于所有开发商的报价都低于底价而“流标”。
地块“流标”的出现给以土地财政为主的地方融资平台敲响了警钟。国泰君安房地产分析师姚峣认为,土地收入下跌已是必然,单幅地块的平均地价可能会因为调控下降20%至30%,而土地总收入会下降30%至50%。四大一线城市如果土地财政收入下降,二三线城市也会被累及。
据财政部统计,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为14239.7亿元,比2008年大幅增长43.2%。2009年地方政府本级收入总额为32581亿,土地出让收入,占比接近43.7%,成为地方财力不折不扣的“顶梁柱”。
如今这“顶梁柱”已现松动迹象。昔日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功臣之一——地方融资平台,如今却可能成为拖累中国经济复苏的隐患。
据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全年新增贷款3.05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一般贷款的34.5%。
然而,在地方债务老债未清的情况下,新债又无法避免。
为维持2008年已启动项目的资金链,地方融资平台将被迫继续借贷。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撰文提醒,如果预计2011年贷款增长将回落至15%至17%的正常区间,届时,新增贷款或再达7.5万亿元,地方融资平台负债或将再添2.5万亿元。到2011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将会高达1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将至15万亿元。
地方政府负债率不断攀升,其还债能力却令人堪忧。“随着地方政府今年土地收入的大幅减少,地方财政将面临着空前压力。”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李永森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据相关资料显示,一些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已接近极限,地方政府性债务率已高达94%,个别县市债务率甚至已经超过400%。
而地方债务的风险远不止于此。“尽管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但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大都在不同程度上扩大赤字,以各种变相形式举债度日或负债运行,这些债务大多处于隐性状态。”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举债资金使用难以受到预算约束,透明度和规范性不足,都隐藏着极大风险。”
“要迅速对地方债务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估,摸清地方债务的规模和性质,及时清查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呆坏账。”时红秀说道。据记者了解,从2009年底监管层要求商业银行针对政府平台公司“项目包”逐笔打开、解包还原开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李永森表示,如果财政经济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存量的债务风险是可以在发展中逐渐削减、释放的。但是,要避免增量债务再像过去那样轻易产生。
时红秀也赞同地说道,要避免地方债务风险恶化为系统性风险,应该既治存量,又控增量。严格按照《预算法》和《担保法》的相关规定,规范借债体制;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率、新增债务率等指标体系;不要一味注重项目的数量,而更要注重项目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