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红漫:成品油市场乱象何时破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7日 01:34  新京报

  据报道,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一方面以低于国内成品油税前价10%的价格向海外市场出口,另一方面又在国内谋求成品油提价。如此“内外有别”的油价让人费解。

  此前,石油巨头对成品油海外贱卖的辩解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国内“税费”较之国外偏高,不能以含税价格直观比较;其二,国内人工与物流成本便宜,吸引外商将中国视为成品油加工地。以中石化为例,其来料加工的成品油贸易约占到出口量的20%到30%,由此拉低了成品油出口的整体价格。对于前者,媒体刨根问底,以公开数据和税费比例计算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出口的汽柴油价格要比上海的税前汽柴油最低批发价折让8%到12%左右。对于后者,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石油进口三大来源地分别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和伊朗;而成品油的主要出口地却为东盟、中国香港地区和巴拿马,进出口区域并未大面积重合,又何来大批“来料加工”业务拉低出口价格之说?

  我国成品油市场目前受到了过多的行政干预,定价机制就是一个典型。这一定价公式只是体现了行政部门对垄断油企的体恤,但却与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现状相去甚远。该公式未摆脱成本加成思路,而垄断油企的炼油成本并不公开,这相当于供给方拥有了最终定价的遥控权。

  在商言商,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市场化企业的经营目标。然而,石油巨头并不是普通的商业企业,以其国有央企的属性而言,它们的真正股东是全体国内民众。恰因此,它们才会理所当然地获得行政支持,但这同样意味着,垄断国企必须要以民众利益为先,否则就是成本与收益不对等,同样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马红漫(摘编自昨日《南方都市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