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再上调准备金率 或为对冲外汇占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4日 12:38  一财网

  春节以来,央行已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回笼资金达1.1万亿元,并重启了暂停近两年的3年期央票,加大了资金回笼力度。在此背景下,央行周日宣布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分析人士称,此举凸显政府对流动性管理仍有隐忧,再次上调准备金率或主要针对较高的外汇占款压力。

  央行5月2日宣布从5月10日起,存款准备金率再度上调0.5个百分点至17%,逼近近年历史高位17.5%。这是央行今年第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可一次性冻结金融机构资金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有业内人士预计,该指标的调控上限在18%左右。

  在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之前,央行已经进行了多次的公开市场操作,在此前3年期央票收益率下降1个基点的情况下,发行量依然达到近1000亿之巨,有效地回收了市场流动性。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过去10周内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大约相当于提高三次5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但近期外汇储备的持续升高已经增加了央行维持盯住美元策略的负担,同时最近因中美对话所重启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刺激了外汇流入。

  他指出,公开市场操作本身可能不足以应对持续增加的流动性管理的负担,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更为有效的工具。

  目前,升值预期确已将外汇占款重新抬到了3000亿左右的较高水平。一季度数据显示,新增外汇占款达7477.6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096.4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新增外汇储备高出617.48亿美元。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外汇占款的迅速增加,主要源于经济主体结汇意愿的增强,可能构成外汇占款主力的,应该是2009年下半年以来就开始并且到目前仍无减速迹象的外汇贷款。

  而国际资本越过关境进入国内的这类经典“热钱”可能并非主要构成部分;另外由于顺差已大幅收窄甚至出现逆差,也不可能构成外汇占款的主力。

  或迎政策调整密集期

  分析师认为,除了应对外汇占款的现实考虑,确保经济软着陆也是政府在夏季采取连续紧缩措施的主要原因。也有专家指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节前密集出台的楼市调控新政的延续。

  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对第一财经表示,出于控制资产价格泡沫的考虑,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配合此前的国务院政策,将对房地产市场泡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看来,二季度经济面临的风险仍然是过热,政策继续收紧是大概率事件,国家房地产调控后并不意味着不会再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他认为,房地产调控重点是防范资产泡沫,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防范经济过热的目的,但并不能替代其他调控政策;原因之二基于目前的预测,二季度GDP可能还在10%以上,仍处于潜在增长率之上,经济过热的情况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李慧勇亦提及,未来的政策仍将按照两条线展开,一是针对房地产的后续调控政策,主要是房地产税的试点以及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提高。二是旨在调控实体经济过热的政策,包括信贷额度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加息以及升值。

  王庆预计,央行在2010年有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并成为平衡外汇流入所带来的流动性影响的需要。他同时认为夏季还有一次人民币升值。

  近期加息可能性减弱

  “在上调存准金率后,近期出台加息政策的可能性将变小。总体来看,今年二、三季度货币政策是趋紧的,货币政策将从宽松转向强调适度。”关于年内的宏观政策走势,中国银行周景彤向第一财经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发展战略处处长高辉清告诉记者,一些资金量需求比较大的行业,譬如房地产、重工业企业等将会受到影响。但他指出,目前市场上流动性比较充裕,此次调整并不会造成流动性紧缺。

  一季度中国GDP增速达到11.9%,创近年来的单季增速新高。虽然一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仅为2.2%,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好发展,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依然存在。

  特别是先行指数PMI(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PMI为55.7%,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该指数已持续14个月保持在50%以上,反映中国经济已走上“稳定较快增长”的轨道。

  值得关注的是,4月购进价格指数上升7.5个百分点,达到72.6%。20个行业全部高于50%,其中,13个行业高于70%,5个行业高达80%以上。这预示着未来3-5个月PPI有可能会大幅走高。

  有观点认为,PPI向CPI的传导时间一般在3到6个月,货币政策需要对几个月后的经济形势提前做出应对。

  高辉清认为,目前经济情况并未像数据所表现出的那么好,未来经济增长中面临着比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四季度经济增速不排除有下行风险,现在提高存准金率也是为未来宏观调控反向操作预留出空间。

  正是出于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高增长、高通胀”的担心,市场多认为“加息的靴子”可能即将会落下。但高辉清指出:“从力度上来看,调整存准金率比加息更加温和。由于美联储暂未加息,如果中国加息,可能会导致热钱流入,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周景彤则认为,CPI会在二季度突破3%,在通胀压力不减的情况下,央行会在6月份迎来加息的时间窗口。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