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人博物馆系列之三十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1日 11:45  中国经营报

  用“布青花”晕染蓝文化

  ——陆瑞兴和他蓝印花布博物馆

  文图/黄康

  老房子、石轱辘、旧窗棂、古染坊……这些在繁华都市中难觅踪影的历史场景,加上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蓝印花布展品,构筑了一片古朴清新的艺术空间。“我会做木匠活儿,所以馆内很多物件都是我亲自做的。”陆瑞兴指着大门口那座木门说道,他是这家蓝色印花布博物馆的主人。

  中国人最早的服装是离不开蓝的,那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生活基础就是蓝色印花布的制作流程。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可以用于制作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木蓝等。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可以穿的青花瓷

  195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从尼雅遗址中发掘出一块蓝印花布,约为公元1~3世纪织品,被确认为到目前为止最早的蓝印花布。

  有人称蓝印花布为“可以穿在身上的青花瓷”,几千年的岁月,这朵民间艺术宝库的“奇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留下了内涵丰富的“蓝印花布文化”。

  陆瑞兴的收藏中,一款绣有“麒麟送子”的被面格外引人瞩目,麒麟送子图在清代民间刺绣、陶瓷器、年画、蓝印花布上出现较多,人们以麒麟喻仁厚贤德和祥瑞降临。此外,这里的清末时期“凤栖牡丹”、解放初期“双鱼吉庆”等被面及“梦笔生花”包书布等也都非常独特。

  上世纪80年代初,陆瑞兴开始收集民间蓝印花布物品。1996年,他辞职下海,成立了一家服饰厂恢复无锡民间刮浆染技艺,产品直接出口日本。“那时产品销路很好,利润都在50%以上,一年下来进账上百万元,收入十分可观。办厂的收入,又投入到民间蓝印花布的收集和技艺的传承。”陆瑞兴说。

  完成积累的陆瑞兴更加钟爱收藏各种民间蓝印花布。这么多年来,陆瑞兴收藏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蓝印花布实物已达万余件,印花模板也有50多块,他曾经有过一年走17个省份的纪录,在网上搜集线索资料,没事总喜欢往偏僻的农村跑,只要一看到蓝印花布、一听到蓝印花布这四个字,他会一坐就是半天,与当地人攀谈、请教、记录,简直成了“布痴”。

  2004年,在无锡市博物馆馆长陈瑞农的倡议下,无锡第一座私人博物馆正式开馆,陆瑞兴开始了另一段“蓝印花布体验之旅”。

  营造“蓝文化”

  机缘之下,陆瑞兴的蓝色印花布还与大洋彼岸的美国产生了联系,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受家庭影响,陆瑞兴在康奈迪克大学读书的女儿陆琦写了一篇关于蓝印花布的论文。这篇论文获得了“全美哲学论文对比类奖”,学校建议陆琦将相关展览引进、推广。

  于是2009年11月,陆瑞兴收藏的印花布来到康奈迪克大学艺术展览中心艺术节,开幕式上来自12个不同国家地区的模特身着近60套中国传统民间蓝印花布服饰登台亮相。

  2010年2月,博物馆又受耶鲁大学邀请展出,这次主要展出了解放初期的一些蓝印花布,比如“欢庆解放”、“劳动插秧”、“农业机械化”等主题,这些布在传统的民间图文基础上,加入了拖拉机、飞机等时代元素,非常有特色。一幅长200厘米、宽40厘米的“欢庆解放”是当时最流行的被面,反映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蓝印花布成为新中国成立伊始生动形象的记载。

  因为起步早、研究深,陆瑞兴算是国内蓝印花布领域的权威。13年前,他就第一个建起了蓝印花布的专门网站,而当时网络还不普及。陆瑞兴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把自己收藏的东西发挥出更大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我刚从日本京都西阵织回来,那里是著名的和服之乡,当地和服博物馆文化活动频繁,对我启发很大。”陆瑞兴说,在西阵织,和服博物馆举办和服展示会,像陆瑞兴那样远涉重洋去海外展览都是由当地文化机构推动的,而在中国却非常少见。

  “这次去日本给我最大的感受就在于此——博物馆不能拒绝经营,要以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经营好自己的博物馆。”陆瑞兴说,“其实,民间文化市场不能靠政府发钱度日,这只会逐渐磨损民间艺人长久以来的吃苦耐劳精神,限制他们的聪明才智。民间文化市场需要有竞争,这样才有发展。”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