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输入性通胀已显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1日 11:43  中国经营报

  张寅

  目前中国大规模基本建设都处在方兴未艾的状况,虽然各方都希望转变增长方式,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似乎并没有明显效果。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即使受到内外部舆论的质疑,但投资拉动的方式依然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和法宝延续着。

  由于投资作为经济发展引擎,必然需要庞大的基础资源来支撑和维系。但是由于中国自身资源不能完全满足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得不依赖外部资源的进口。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从之前的原油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本世纪,同样情况出现在铁矿石进口上,而从去年开始中国煤炭资源的进口也首次超越了出口数量。如果中国的发展模式依然没有改变,基本建设投资仍然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那么对资源进口的全面依赖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今年3月份,中国出现了自2004年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这里既有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也与进口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升有关。从海关公布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工业出厂价格增长情况对比来看(见图1),明显地发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见底回升超前,并且明显地影响工业品价格变化。因此在大宗原材料需要进口的中国,工业品价格的成本必然受到海外商品,特别是资源类商品价格的影响,而转嫁成本压力、推升产成品价格必然是中国企业的选择。工业产成品价格受到海外原材料价格影响的商品既有政府管制性价格调控的汽油价格(见图2),也有完全市场化的钢材价格(见图3)。

  由于海外原油、铁矿石等资源产地的相对集中,以及拥有这些资源的企业集中度都非常高,使得拥有庞大需求的中国,在价格谈判中十分被动和无奈。同时部分资源类海外商品如石油价格又被海外市场期货化,因此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极其复杂,容易被一些海外利益集团所控制和操纵。铁矿石今年以来谈判的复杂性与未来的不确定性,其中的一个原因就在于铁矿石价格将被指数化和金融期货化。由于这些资源在国外,交易市场也在国外,因此中国作为进口资源的现货一方,反而不能更好地影响价格,让价格对自己有利,只能接受着资源价格的上涨,付出更多的外汇来购买,企业为了实现产品利润,不得不提高国内的最终商品价格,而这些最终商品并非完全再次出口,像汽油、钢材它们大多是被国内消费者使用。

  未来几个月,由于国际大宗进口商品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依然会影响着中国工业品价格。同时,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在短期回落后,也一定会受到工业品价格上升的牵引,加上农产品在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下,再次进入新一轮的上涨。而防止输入性通货膨胀,首先是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速度,其次适度地调整人民币的汇率。就中期而言,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

  作者为北京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员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