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红力任工行副行长幕后 刘明康等九考官面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 00:00  《新世纪》-财新网
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张红力:从“华尔街”到“金融街

  从外资投行家到红色金融家,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重塑工行的海外及投行业务

  本刊记者 温秀 | 文

  4月7日,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业务亚太区总裁、中国区董事长张红力率队参加了迄今规模最大的IPO的“选秀活动”。最终,德意志银行得以跻身于农行六大H股承销商之列。

  十几天后,经董事会批准,张红力被委任为工行(601398.SH)副行长,分管海外业务和投资银行。这是经中组部操刀遴选的首位来自外资金融机构的高管,也是继2001年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履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后,国内金融领域高管人事选拔任命体制的又一突破和尝试。

  “响应国家需要担当重任是一大荣耀。”在工行宣布任命张红力为副行长的当晚,德意志银行全球数位高层相继表态。

  “不要奢望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拆卸或者改装一台机器,而是(应当)努力融入这个体系,充当好一种润滑剂。”另外一位投行家表示,他希望张红力在“荣归体制”后可以走得更远。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干部非常规选拔的背景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最高当局希望延揽更多有海外影响力的金融实战型人才,为国有机构效力。

  在经历了各部委和金融机构的推荐之后,有近百人列入考察名单,后经中组部初步筛选,进入下一阶段选拔的有50人左右。除了工行作为试点,通过市场化方式选拔一位副行长,同期虚位以待的,还有其他银行乃至几大金融监管机构的高级职位。不过,最终参加考试及面试并获通过的,仅张红力一人。

  面试的级别颇高,九位考官包括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建行(601939.SH)董事长郭树清等。也有来自业界的学者如李扬、巴曙松。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和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均在场。

  “你作为一家国际投行中国业务的负责人,能为世界市值最大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增值?”在场的考官问题犀利。

  虽然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副行长一职比副部级稍低,但属于“中管干部”;而五大银行的副行长以下职位,相当程度上已实现了市场化选聘。以效力于海外投行的非中共人士身份,成为首位获得中组部通过市场化选聘的中管干部,张红力之重大转型,被视为一种有待完善和理顺的国有金融机构人事任用架构下的有限进步。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45岁的张红力在工行的使命,将重塑工行的海外及投行业务。亦有分析认为,在德意志银行的体系内,张红力已遇到“天花板”,因此转而寻求突破。

  在外资投行的丛林竞争中,张红力等人能够在全球性金融机构获得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自有其个人因素,更重要的还是中国经济崛起所致。近年来,“华尔街”与“金融街”的互动愈加频繁,早先进入政府体系、担任局级干部的金融专才已有数十位之多。“这次一步到位从海外投行高管中招纳中管干部,对于海归人才是一种集体认可—但也需要慎重抉择,以平衡各方的利益。”前述知情人士称。

  张红力的这次“回归”,让人联想到2003年他晋身政协委员的“突破”。

  其时中国知名的投资银行家屈指可数,在所有跨国公司高管中成为政协委员的,张红力是第一人;既让人颇感突兀,也凸显其人参政议政的热情。事实上,张红力还拥有全国青联委员、黑龙江省省长金融经济顾问等头衔,在国内金融圈子里有比较深厚的人脉资源。

  身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张红力的提案曾涉及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制定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补贴等方面。2003年,他曾提出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之上建立“金监会”这一综合性监管机构的构想。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张红力一直在寻找回归体制内的机会。

  一位受访者反复提及张红力有志于回归国有序列、回馈社会的强烈意愿。“有的人也许会为一时的荣耀萌生回归体制的冲动,但在仔细权衡利弊后,依然那么义无反顾的,屈指可数。”

  与张红力熟识的金融人士则历数了这一回归不得不放弃的现实利益。首先是在外资投行界的话语权。张红力既是德意志银行投行领域亚洲区的“一把手”,也是德意志银行中国区五大业务的领军者,全面负责德意志银行的在华业务。能在国际投行体系有如此地位者并不多见。华裔背景的投行家,大多只是一个条线的负责人或者中国区的负责人。而到工行后,他将仅是数位副行长之一,要放下身段在体制内辗转腾挪,也非易事。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代价,即放弃在国际投行不菲的个人收入。

  “这次对张红力不会按照市场定价。”知情人士透露,在银行改革完成后,几大行都从市场聘请了首席风险官等,不乏年薪高达千万元者,这与体制内高管百多万元的年薪形成鲜明对比。

  2001年张红力加盟德意志银行之时,外资投行在华受到诸多限制,也少有人能预期到日后中国的迅速崛起。彼时的德意志银行一度萌生去意,但“张红力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一位投行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张红力开始抢到一系列投行大单。2003年底,德意志银行担任了中国人寿(601628.SH)海外上市的联席主承销商,这是当年最大IPO,也是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2004年,德意志成为中国神华(600028.SH)、东风汽车(600006.SH)、民生银行(600016.SH)H股发行的承销商,但后来民生银行H股因该行股东反对而放弃。“张红力自己也要参与拿项目,比如中国神华上市就是他一人主导的。”一位原德意志银行投行人士称。

  2004年10月,张红力被擢升为德银环球银行全球管理委员会委员、亚太区总裁,负责德意志银行亚太1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投行和商业银行业务。

  2005年6月, 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参股嘉实基金19.5%,后者是中国最大的合资基金公司之一。同年10月,德意志银行成为华夏银行的战略投资者。

  事实上,在德意志银行决定入股华夏银行之际,国际上对中国银行业前景还深感疑虑;花旗甚至放弃了几近到手的参股建行的机会,保守的德意志银行也对是否入股一家中资银行犹豫不决。德意志银行内部人士称,张红力当时数次只身飞赴伦敦、法兰克福,对德意志全球的高层解读此举意义所在。

  2008年11月,正是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德意志银行在A股市场逆势增持了华夏银行(600015.SH)2.67亿股普通股,发行价高达每股14.62元,比当时的股价提高了近90%,锁定期三年。目前德意志银行持股华夏银行17%,超过了原第一大股东首钢集团;迄今为止,从其在该行的表现看,更像一个财务投资者,从未实施实质性的影响力。

  但这一切,使得德意志银行与其他银行多少受到争议的海外战略投资者有了显著区分:不争取控制权、不减持、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甚至还高价增持。

  2008年1月1日,德意志银行作为首批法人银行在北京注册,张红力也开始了新的谋篇布局。在摩根士丹利与原旗下合资公司中金公司传出不谐之音后,外资投行对于成立合资券商均心有余悸。高盛通过“买门票”方式,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高盛高华;UBS借券商危机收购了原北京证券的全牌照,也令一些外资投行倾心于在中国通过特批方式落地。

  “Lee(张的英文名)当时已经敏锐地意识到,通过与现有的中资券商的合作进入中国,更符合政策意图,也更具可行性。”一位德意志银行投行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尤显张红力处事之道的,是他颇为独特的“合资方式”。与一般外资在市场上直接找到合资对象“谈婚论嫁”再去谋求审批不同,德意志银行主动找到中国证监会,“请”监管机构推荐一家合资对象。

  2008年底,德意志银行与山西证券的合资投行中德证券顺利成立,德意志银行持股33.3%,并获管理权。借此,德意志银行得以在中国较早地搭建起全金融牌照的业务平台,以至于德银全球CEO约瑟夫·阿克曼对张红力只提出一个要求——让德银的所有业务都在亚洲获得相应的地位;至于采用什么方案去做到,完全由Lee自己决定。

  张红力简历

  张红力自2004以来已稳坐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亚太区总裁位置六年。1984年,19岁的张红力从黑龙江农垦大学毕业,两年后赴加拿大攻读生物遗传学,后到美国加州圣格拉大学转学MBA,1994年回到香港,曾在施罗德国际商人银行中国投资银行部任主管。1998年6月至2001年3月担任高盛中国区首代。今年4月,他获任工商银行副行长。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