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初,“中央11号文件”《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形成,它传递出这样的信号:中国开放海南岛。
1984年邓小平流露出对海南的冀望:海南岛和台湾岛的面积相若,如果用20年的时间把海南的经济发展到台湾的水平,就是很大的胜利。
1984年1月至1985年3月,海南共批准进口免税汽车8.9万辆,实际到货7.9万辆,花费国家外汇10多亿美元,“汽车事件”横空出世。
1987年,中共中央任命许士杰为海南建省筹备组组长、梁湘为副组长;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挂牌成立。许士杰任海南省委首任书记,梁湘为海南省省长。
1988年6月,海南省政府与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协议确定,海南在洋浦半岛上划出3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开发区,其土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期限为70年,区内一切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全部由外商负责。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洋浦模式”,即允许外商成片承包开发。
1989年3月,有政协委员对洋浦开发模式进行指责,称其为“制造新的租界”。随后形成“洋浦风波”。
1989年4月,邓小平对“洋浦风波”批示:“海南省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不宜拖延。”但直到199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1993年9月才正式封关运作。洋浦开发在质疑声中被耽搁了4年。
1989年9月13-14日,海南省人代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拥护<国务院>关于撤销梁湘同志海南省省长职务的决定)的决议》,选举刘剑锋为海南省省长。
1990年7月6日,邓鸿勋任海南省省委书记。
1991年至1993年底,在海南注册的房地产公司4830多家,约占当时全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15%,总注册资金高达500多亿元。1994年,中央宏观调控急刹车,海南地产泡沫瞬间破灭。海南遂陷入“三年低迷”。从1995年至1997年,海南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都降至全国倒数第一,比西藏还低。而此前1991年至1993年,海南GDP增长率连续位居全国第一,最高增速达41.5%。
1993年1月18日,阮崇武任海南第任四省委书记。
1996年,海南提出了“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方针,即把海南建成中国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海岛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1997年5月,海南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设“信息智能岛”计划,争取到2010年前后把海南建成信息技术密集区。
1998年2月19日,中共海南省三届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杜青林为省委书记,汪啸风、蔡长松、王厚宏为省委副书记。同年8月30日,粤海铁路通道正式动工。
1999年10月12日,海南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积压房地产流通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处置积压房地产10项政策。
2000年1月4日,海南省党政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召开,部署省级党政机构改革工作,确定省委机构将由12个减为9个,省政府工作部门由38个减为32个。
2001年2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成立。同年,中共中央任命白克明任海南第五任省委书记。
2002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任命王岐山为海南省委书记。
2003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汪啸风任海南省委书记。
2004年2月24日,海南省三届人大2次会议选举汪啸风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选举卫留成为省政府省长。
2005年4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将处置海南省积压房地产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延长至2006年12月31日。
2006年12月3日,卫留成任海南省委书记。
2007年2月,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罗保铭为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2007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设立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这是华南地区第一个保税港区。
2008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就海南省申请设立国际旅游岛的问题,正式函复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
2009年1月12日,海南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关问题的请示》,请求国务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予以政策支持。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2001年12月始提出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报记者 钟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