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粤港深度融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3日 20:32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北京签署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下简称《框架协议》),提出两地携手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率先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新经济区域。

  分析人士认为,《框架协议》的签署,将推动粤港合作进入深度融合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望提速。

  明确九大领域具体合作内容

  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磊认为,《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其后出台的《关于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决定》的具体化,其内容更加详尽,更具可操作性。例如,在金融合作方面,《框架协议》明确提出了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逐步扩大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融资业务,这既为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创造了条件,也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框架协议》非常全面、具体。不仅有具体项目的微观计划,同时也有制度建设、资金来源的宏观指导,将成为粤港合作的指导性纲领。”参与《框架协议》制定的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品安向记者表示。

  《框架协议》确定了两地在跨界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及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优质生活圈、教育与人才、重点合作区、区域合作规划、机制安排等九大领域的合作内容。

  跨界基础设施方面,《框架协议》提出,加快建设跨界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及配套工程,建设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完善珠三角五大机场联席会议机制,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直升机短途运输网路,研究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等。

  现代服务业方面,《框架协议》提出,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及适时扩大参与试点的地区、银行和企业范围,逐步扩大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融资业务。此外,支持粤港金融机构跨境互设分支机构等。

  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方面,《框架协议》提出,支持港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港资企业拓展内地市场,落实CEPA及服务业开放在广东“先行先试”政策措施等。

  此外,在优化和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方面,《框架协议》还提出一系列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便捷互通。

  粤港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除了更加具体化之外,《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金融、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及产业合作等领域都取得了一些突破。”中山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向记者表示,例如在跨界基础设施方面,粤港双方将通过共同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信息网络、水利、电力及能源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把粤港打造成一个陆海空一体、纵横交错、发达便利的“一小时生活圈”。

  “《框架协议》的签订将使粤港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表示,对于香港而言,粤港深度合作不仅没有动摇其三大中心的地位,同时还将拓展香港的发展腹地。

  《框架协议》中明确了将巩固香港三大中心的地位,提出“形成以香港为国际航运中心;支持香港机场巩固国际航空中心地位;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作为国际服务中心,与内地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香港的服务业离不开内地第二产业的支撑,通过加强广东的合作,对香港经济的推动有重要意义。”乐正表示。

  对广东而言,粤港深度合作的意义同样重要。广东省社科院珠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认为,粤港合作将促进广东产业结构的升级。

  “目前广东迫切需要树立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三大产业经济形态,而这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香港的帮助。”成建三表示。

  从长远来看,粤港深化合作还将推动广东省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医疗、教育、行政的管理和服务上都可以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在整合珠三角经济圈的基础上纳入香港、澳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是广东省规划的宏伟目标,随着《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广东朝着这个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框架协议》提出,到本世纪二十年代,粤港区域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要素便捷流动的现代流通经济圈、生活工作便利的优质生活圈,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和新经济区域。

  “《框架协议》的签订将推动合作区域内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和便利性,将加快珠三角城市群的融合。”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朱文晖表示,珠三角区域目前在产业、基建、资金、市场、服务诸方面已经具备向世界级都会区发展的动力和资源,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城市群。

  广发证券策略小组认为,《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最大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加强产业合作方面,例如,提出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广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具有更大空间和更强竞争力的金融合作区域。

  不过,专家们也指出,《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只是政府为两地合作搭建的一个平台,能否实现跨越性突破还需面临许多市场挑战。“广东发展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贸易和服务的升级?如何调结构?在这个问题上,粤港怎么合作,双方似乎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陆磊向记者表示,《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具体化的第一步,之后政府还需要陆续推出更多细化的方案来促进协议的落实。

  粤港金融合作五大看点

  《框架协议》重点描绘了两地之间的金融合作,明确提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快广东金融服务业发展,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珠三角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金融合作区域”,其中有醒目的五大看点: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框架协议》中提到,共同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适时扩大参与试点的地区、银行和企业范围,逐步扩大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融资业务。支持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

  广东省副省长宋海近期就表示,要联手香港加强人民币跨境结算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动粤港人民币业务合作,引导粤港双边贸易企业多采用人民币结算。广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郑建荣也表示,在洽谈对外直接投资和援助项目时,积极争取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

  两地金融机构跨境互设分支

  粤港双方明确支持两地金融机构跨境互设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银行、证券及期货、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等在广东设立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推动广东法人金融机构赴港开设分支机构,拓展境外业务。

  乐正表示,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对资本市场相互连接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深港两地资本市场其实早有互动和技术合作。广东人投资港股,香港人投资内地股市,其实市场需求早就表现出来,技术上也没大问题。不过由于两地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同,制度层面还需要做一些研究和安排。

  拟在深交所推出港股ETF

  此次《框架协议》还特别提到,争取在深交所推出港股ETF等试点合作。早在CEPA6中,就曾预告港股ETF在内地挂牌措施,据悉有关建议的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首只港股ETF于深圳交易所挂牌的机会较高,届时内地投资者将实现间接投资港股。

  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曾表示,港深ETF可以先行先试,优势互补。而深交所也曾透露过港股ETF可能的运作模式,技术上没有大问题,但没有时间表可提供。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表示,在深交所推出港股ETF,需面对人民币全方位自由兑换的问题,短期或有一定困难。

  深港创业板跨境上市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深圳和香港创业板市场跨境上市”,这对于刚刚诞生的深圳创业板和交易冷清的香港创业板具有重要意义。

  乐正指出,企业在深港两地创业板跨境上市可行性较大,广东的高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可以激活香港创业板,改变目前交易冷清的局面。而对于广东的企业而言,进行境外融资,可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鼓励港资企业深交所上市

  《框架协议》对粤港金融合作和创新之举还在于,鼓励在广东的港资企业在深交所发行股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符合条件的广东法人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信托投资基金。

  对于在粤港资企业深交所上市,专家认为,这一设想很好,但前提还是要解决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而对广东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国世平认为可行,香港对人民币资产认同度较高,发行不成问题。

  为粤港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叫好

  4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北京签署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下简称《框架协议》),提出两地携手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率先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新经济区域。

  摩通资本总裁易子杰认为,《框架协议》的签署,明确九大领域具体合作内容,推动粤港合作进入深度融合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望提速,这对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香港、广东的我来说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香港菁英会创会主席、香港恒通证券董事总经理施荣忻在博鳌论坛间隙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框架协议》对香港有很多好处,但目前只是个框架,有很多需要去完善,对一些实际的问题要进行研究。

  《框架协议》出台后,不少广东企业亟盼香港能转移一些核心技术,摆脱之前“香港是龙头广东是龙尾”的印象。对此,施荣忻认为,“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不要分谁是龙头谁是龙尾,应该是龙的左右两边,前后都各有一半。”

  他强调说:“香港愿意把一些核心技术给广东,如果香港在这方面是封闭式的,不愿意与人分享的,那别人也不会把自己好的方面给香港,这是一个共荣的问题。”

  对于《框架协议》要把粤港打造成“世界一级的城市群”的目标,施荣忻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是要下大力气的,要花时间去雕琢才能成功,现在还不能轻言这么远的目标。“我对广东印象非常好,我可以一年不去长洲、大屿山,但一周起码要去一次深圳。”施荣忻如是说。

  “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曾荫权特首都曾经来参观过我们企业!”位于广州开发区的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是纯港资企业,公司董事长霍东龄昨日在博鳌论坛会场上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特别在科技和全球市场方面,粤港的互补作用是非常大的。”

  霍东龄表示,《框架协议》签署后两地将有更多便利条件进行合作,事实上目前香港政府和市民都很欣赏和认同汪洋书记的发展思路,推进两地合作发展的意愿是真诚的。

  霍东龄说:“我们公司在香港还有100多人,他们平时主要做四样事情,分别是全球市场、金融市场(我们在香港上市),全球采购和RMD投资。而广州有高科技人才、高质素技术工人、还有最重要的内地市场,这一结合是非常厉害的。”

  霍东龄还建议广东发展金融业以支持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发展。他表示,企业发展要依靠金融,任何创新型企业都有风险,一不小心可能颗粒无收,成功的科技企业需要良好的金融政策,不可能都靠政府。“企业要适当依靠投资基金、风险基金和私募资金,政府应做好服务,让企业在当地能便捷地找到窗口,就能有效缓解缓解‘项目找不到钱,钱找不到项目’的现状。”

  霍东龄向记者透露:“我们现在的股票是两年前的10多倍。我们公司有着粤港结合的后盾,最终突围而出。在香港很容易融资,去年公司获得了汇丰银行一亿多的贷款。”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