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澳铁矿石“恩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7日 12:33  中国经营报

  专访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

  徐聪

  年逾80的霍克曾是1983年至1991年期间澳大利亚总理,但至今他仍然保持75%的总理支持率的最高纪录。

  他曾是叱咤澳大利亚政坛的铁腕人物,也是全世界喝啤酒速度最快并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亲民领导人。他曾是亚太经合组织之父、亚洲博鳌论坛的创始人之一,如今他仍然成为活跃在亚洲经贸合作舞台的推手,而他曾担任总理的澳大利亚,又恰是全球铁矿石的最大出口国之一。

  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80岁的霍克,即便谈到中澳经贸关系中最敏感的铁矿石问题时,霍克 “健谈依旧”。

  《中国经营报》:有人认为中国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加工厂,在中澳贸易关系中,澳大利亚处于不利地位,是这样吗?

  霍克:其实,很多人对中国在澳投资有些担心。他们害怕中国会通过海外投资完全控制住澳的铁矿石等能源资源。但是其实,现在在澳大利亚投资的中国企业,与当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实体不同,他们追求的不会是矿区的控制权,而是持续的、健康的能源供应,而且中国的投资能帮助陷入金融危机的澳企业解决就业、资金的问题。所以我并不这么认为。

  记得在我1983年当选为总理时,在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我对澳大利亚以及全球的记者们说,目前,一个外部因素决定着澳大利亚未来福祉,这个唯一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与亚洲、主要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是否顺畅。当时大家对此感到怀疑。

  有关中澳铁矿石的合作,我想我是澳大利亚推进合作的第一人。记得在1984年,我来北京会见中国领导人,建议中国对西澳一个铁矿石矿井投资50%,这位中国领导人欣然同意。为了持续增大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合作,这位中国领导人说:“中澳贸易往来必须保持平衡,但是可以对澳大利亚稍作倾斜。”我当时坚定地说:“不”,“为了和中国合作,我们就一定会减少各种贸易壁垒”,我说。

  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两国在铁、铜、煤类等领域的合作增长迅速。1982年、1983年,中澳贸易额还不到10亿美元,而到2008年,中国从澳出口371亿美元,进口366亿元,2009年两国间的贸易总额则达到了830亿美元。而且,澳大利亚为中国在澳投资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税收政策。

  《中国经营报》:那澳大利亚政府拒绝中国五矿收购OZ矿业的申请、中铝收购力拓曲折是不是都是出于对“矿产区控制权”的担忧,抑或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

  霍克: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OZ矿业的旗下有一处矿井位于军事禁区。我想中国政府也不会让位于军事禁区的产业被外人收购。

  公平地说,从1972年惠特拉姆、到弗莱舍、基廷、到我、再到霍华德、到目前的总理,我们对中澳的贸易关系都非常重视。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关系能够好过中澳关系。

  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我们的关系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蒙上灰尘,那我们就是极其愚蠢的!金融危机所滋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一定要铲除的毒瘤!

  《中国经营报》:目前,澳大利亚政府正在敦促中国迅速对力拓案的主角胡士泰进行判决。其实,整个世界对于这个判决都非常关注。你认为胡士泰是在犯罪吗?

  霍克:他确实犯罪了。但是这也只是个人行为,我不希望中澳关系被这样一个个体而破坏。我们不应该老是讨论这种问题,而应该把中澳关系放在更广的框架中去思考。

  《中国经营报》:我其实很诧异你说他是犯罪的,那么对于欲进入澳市场的中国商人来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目前,澳大利亚对中国哪类投资商最感兴趣?

  霍克: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各国的法律,澳大利亚对中国的企业有很好的优惠政策。目前中澳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机会,除了原有的能源、矿产这种传统领域的合作,太阳能、风能、节能环保建筑、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服务等方面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