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遂昌金矿转型建设纪实:打造中国唯一"黄金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16:26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浙江遂昌4月15日讯(记者黄平、张晶)早春时节,细雨绵绵,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位于浙西丽水的遂昌金矿。这个被称为“江南第一矿”的老矿区,如今已变身国家矿山公园,是我国目前2000多家AAAA级景区中唯一一个以矿山为主题的景区,中国黄金协会将其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黄金之旅”。随着探访的逐渐深入,一条废矿转型的治理之路渐渐呈现。

  创新思路 古老矿区开启黄金之旅

  遂昌金矿开采历史悠久,金银开采可追溯至唐代上元年间,至宋代设永丰银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为全国最大矿银、金产地。其探矿、采矿、冶炼技术长期居世界领先水平。现代的遂昌金矿始建于1976年,集黄金采掘、冶炼、加工于一体,解放后浙江省第一块金砖就产于此。

  长达千年的开采历史,在消耗各类矿产资源的同时,造成群采坑、废石堆分布零乱,塌陷时有发生,形成地质灾害隐患。遂昌金矿恢复开采不久,其资源便已接近枯竭,废矿治理问题很快出现。按规定,废矿治理必须由采矿企业承担。能否变废为宝,既保护环境、又提高效益?

  经过长期探索,遂昌金矿探寻到了一条新路径———将矿山的千年矿业文明、矿业地质和遗址进行整合,建设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2003年遂昌金矿先开辟了一条废弃坑道做试点,展示南宋时期的部分矿业遗迹,成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首开丽水工业旅游的先河。

  2005年,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在审批遂昌金矿公园时,有关专家认为,遂昌金矿的珍稀矿业遗迹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矿业史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矿公园的建设将有效地保护矿业遗迹,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文化普及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在矿业遗迹抢救性保护的同时,向资源综合利用方向转型。

  2007年12月18日经国土资源部验收,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揭碑开园,成为了全国首批、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也是世界上第三个将金砖浇铸工艺向公众开放的景区。

  稀缺、独特的黄金文化,悠久的历史人文,金矿财富游让历经千年风雨的老矿区迅速成为区域旅游亮点。据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常务副总经理叶潮永介绍,去年景区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近1000万元;今年将达到20万人次,预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 1800万元。

  惊喜发现 唐代金窟揭秘冶金历史

  在将矿区开发为景区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在对麒麟山顶的古矿硐群中最大的黄岩坑硐4号古矿硐的积水进行爆破排泄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窟,这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古代地下金矿遗址。经过专家测量,金窟垂直深度158米,东西长度150米,约十多万立方米。

  去年3月,经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古矿硐上部古巷道堆积层进行碳14测年采样,经中国地震局实验室测定,其年代为公元658—892年,系唐代金窟。专家计算,古人从中采取矿石大约为30多万吨,生产的黄金会达12万两,白银150万两,总价值超过十亿元人民币。

  中国经济网记者看到,在唐代金窟,纵横交错的巷道仅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窄巷穿过岩层,是探矿巷道,通向另一个矿脉。金矿石比花岗岩更为坚硬,即使是现代,用先进的机械开凿、炸药爆破、机器切割,那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开凿坚硬的山体而深入地下岩层的呢?

  现场遗存着不少呈椭圆形的光滑凹坑,这是当时采用烧爆法开矿的痕迹,叫烧爆坑。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人们采取火烧水浇的办法使外层矿石不断剥离。现场遗留的这些烧爆坑规则平滑,深入岩层深度达40余厘米。唐代金窟烧爆坑的发现,说明唐代烧爆法开凿岩石已广泛使用。

  在唐代金窟外的山沟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碎石堆,据专家分析,这些石块就是古代矿工把矿石背出采场后,进行选矿,丢弃低品质和非金银矿矿石所遗留下来的。同时,矿硐现场遗留了碎陶片、青瓷碗、水车残骸等,据考证,是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器物。

  这些遗迹诉说着千百年前的采冶工艺,为遂昌金矿游注入了强大的历史底蕴,也为景区人文景观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素材。通过对遂昌金矿地域文脉进行深度挖掘,在改造现有设施和新建设施的过程中,注重赋予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使有形载体拥有特色的文化,实现旅游项目的价值提升,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点废成金 综合开发注入低碳元素

  遂昌金矿在30多年的开采过程中,曾经征用大量山地作为工业用地,用于尾矿石和矿渣堆放。随着生产重心的转移,遂昌金矿的废弃矿区逐渐成为了草木难生的乱石岗,不仅影响着矿山公园的整体美观,还极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为了减少废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让废弃矿区恢复生机,遂昌金矿一方面利用先进的充填技术,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将废石大量地充填采空区;另一方面专门买来泥土,总共投入了250多万元对废弃矿区的乱石岗进行复垦改造。

  现在遂昌金矿8个点的废弃矿山摇身一变,成为了113.5亩良田。国土资源部门专家现场踏勘后一致认为,新开耕地耕作层深厚,土壤条件较好,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在复垦的土地上种上树木、蔬菜等绿色植物,不仅美化矿区的环境,还增加了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碳汇功能。

  记者了解到,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遂昌金矿大力气处理工业“三废”,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目前,遂昌金矿全泥氰化金的回收率在95%以上,冶炼回收率达到98%以上,含氰工业废水的产生量减少90%,并且全部废水得到了循环利用。统计数据显示:仅实施含氰工业废水零排放一项,每年减少含氰工业废水排放20多万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后,带来间接经济效益40多万元。

  另外,点废成金的杰作也不乏创意。去年,聘请浙江省文联、浙江城雕院的艺术家,创作完成了“历史的星空”主题雕塑群,将废旧机械工具变废为宝:几个从废弃机器上拆下来的齿轮、钢板,经过组合、拼接,变成了一匹雄健的骏马;废弃的水泵和几根钢管通过巧妙焊接后,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的机器人;一个被淘汰的变压器,被一劈两半立在公园里……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董事长余华钦表示,发展低碳经济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也是金矿旅游谋求内涵式发展的必要途径,才能让矿区成为“绿洲中的黄金世界”,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责任编辑:郭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