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二季度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一、一季度价格总水平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价格总水平呈温和上升态势。1、2、3月份,CPI环比涨幅分别为0.6%、1.2%和-0.7%,同比涨幅分别为1.5%、2.7%和2.4%。一季度平均,CPI上升2.2%。其中:翘尾影响约为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2个百分点。这与过去5年(由于发生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除外)情况基本相同,CPI未出现异常上涨(见图1)。构成CPI的八大类指数四升四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居住类价格上涨;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涨价范围与往年基本相当。受春节和年初雨雪灾害天气偏多等季节性、临时性因素影响,鲜菜、鲜果、水产品价格分别大幅上涨20.4%、15.9%和6.4%,仅此三项合计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约1.1个百分点,占总涨价因素的50%,三者新涨价因素合计约占总新涨价因素的70%。一季度平均,P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升5.2%和9.9%,主要是受翘尾因素影响,新涨价因素仅在1-2个百分点之间。主要商品价格走势:
图1一季度CPI新涨价因素与过去5年的比较
(一)粮食价格小幅上涨,生猪价格持续走低
——粮食价格小幅上涨。受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去年东北粳稻因灾减产、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灾害引发市场涨价预期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国内粮食价格小幅上涨。1、2、3月份,稻谷、玉米、小麦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1.1%和1%,一季度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12.6%。成品粮价格涨幅低于收购价格,一季度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平均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9%。
——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受生猪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逐渐进入消费淡季、市场传闻一些地方出现疫情导致部分生猪提前出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去年冬至(12月23日)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4月7日36个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为每公斤9.68元,比去年12月23日下降23%;猪粮比价大幅降至5.0∶1,已经显著低于6∶1的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
(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在波动中上升,化肥价格基本稳定
——工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中上升。受经济恢复需求增加、春节前后市场需求波动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呈现波动中上涨的态势。钢材价格在去年底快速上涨后,1、2月份趋稳,春节后不断攀升。四种钢材综合平均价格3月份平均比去年12月份上涨9.9%,3月底比2月20日(春节后首日)上涨13.5%。有色金属价格先降后升,震荡加剧。1月初铜铝价格从高位快速回落,2月初迅速回升,3月份以来窄幅震荡。3月份平均,上海华通有色现货市场电解铜和电解铝价格分别比去年12月份上涨6.2%和1.9%。煤炭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秦皇岛煤炭市场3月底价格分别比1、2月底下降14.4%和3.5%。
——化肥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当前国内化肥资源充裕,市场平稳。受生产成本增加、春耕用肥旺季临近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国内市场化肥价格季节性小幅上升。3月份尿素、磷酸二铵、三元复合肥零售价比去年12月份分别上涨4.4%、4.6%和2.5%,但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9%、3.6%和10.5%。
二、二季度价格总水平走势判断
从当前情况判断,二季度CPI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首先,食品价格能够保持基本稳定。(1)粮食。我国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库存充裕。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粮食市场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目前,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价格每吨分别低于国内市场860元、900元、1440元和100元(见表1)。所以,国内粮食价格可以保持基本稳定。(2)食用油。2009/10年度世界大豆产量预计增产4500万吨,增幅达21%,创历史新高。全球油料市场将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后期国际市场油料油脂价格上涨空间有限。我国大豆进口量在去年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今年进口总量继续增加,1-3月累计进口1104万吨,同比增加8.8%。目前油脂加工企业原料和成品库存充裕。而且,近年来国家对大豆、油菜籽进行临时收储,掌握了大量库存,市场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后期食用油价格将在目前价位小幅波动。(3)猪肉。今年以来,生猪出场价格持续走低,3月份平均比去年12月23日下降20%,集市超市猪肉平均零售价格下降4.4%。目前已进入猪肉消费淡季,需求量明显下降。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措施后,预计后期猪肉零售价格将止跌回升。(4)鲜菜鲜果。随着天气转暖,露地菜大量上市,前期高涨的鲜菜价格已出现回落,预计夏季菜价将继续下降。过去五年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鲜菜价格4、5、6月份环比分别下跌4.7%、9.5%和7.8%。(5)西南旱情对粮油价格的影响。近期西南大旱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因受灾地区不是粮食和油料作物主产省,加之粮食、油料库存充足,旱情对国内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影响较小。
表1当前国内外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比较
品种 | 小麦 | 玉米 | 大米 | 大豆 | ||||
规格 | 国内 | 国际 | 国内 | 国际 | 国内 | 国际 | 国内 | 国际 |
最新价格 | 2000 | 1140 | 1820 | 920 | 3500 | 3400 | 3800 | 2360 |
注:单位为元/吨;
国际市场价格单位已经换算成人民币,但非进口到岸价。国际粮食最新价为4月1日价格;国内粮食最新价格为3月29日- 4月2日周价格。国内市场品种分别为三等白小麦、二等黄玉米、标一早粳米和三等油脂业大豆,国际市场大米为泰国大米现货价格,其余均为CBOT期货价格。
其次,工业消费品价格将稳中下降。我国绝大部分产品,特别是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足,市场竞争充分,有利于制约价格上涨。今年1—3月份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衣着、耐用消费品(包括家具,以及洗衣机、冰箱等家电)、轿车价格分别下降0.9%、2.3%和1.3%,家电、汽车、数码产品等工业消费品价格将稳中下降。
第三,水电油气等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整对CPI影响不大。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今年将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这种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是可控的,且其占CPI权重较小,在出台调价措施时政府将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并采取阶梯价格等多种方式缓解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二季度新涨价因素将有所减弱,但由于翘尾影响的增加,CPI累计涨幅会略高于一季度,初步预计上半年累计涨幅2.5%左右。
当前,要按照中央部署,坚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摆到突出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同时要加强市场调控,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综合采取措施降低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造成的不利的影响。一方面,要探索建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最低工资等社会保障和救济标准与食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挂钩联动的调整机制,努力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要重视西南旱情、低温天气等自然灾害对市场和物价的影响,加强灾区的物资调度,积极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努力保障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鲜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利用灾情投机炒作、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稳定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