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小社保卡 就医方便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08:33  经济日报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中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普通人的医保、就诊已经进入了“一卡通行”时代。一张小小的社保卡,不仅解决了患者就医的实时报销问题,还能将个人病历电子化,并通过联网实现异地就医。据介绍,实施社保卡工程还可以健全医疗监管,比如,通过对计算机系统设置自动筛查功能,电子医保系统会对参保人员的就诊频率、开药量等自动筛查,对那些反复多开或开药金额较大等异常行为会在第一时间被筛查出来,并告知审核人员进行重点监控……

  更多相关报道,请看本期“乐在e时代”。

  4月1日,北京市第七批定点医疗机构219家开通持社保卡就医,这其中既有中日友好医院等综合医院,也有房山、大兴等远郊区县的医疗机构。至此,北京已有633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约占所有1800家定点医疗机构中的三分之一。预计今年上半年,所有定点医疗机构都将开通社保卡。

  3月22日,全国首张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在泉州市惠安县崇武潮乐村成功发行,这意味着农业银行金穗惠农卡与福建省社保卡项目实现了无缝对接,泉州市540多万农民凭社保卡可以直接享受新农合惠农政策,真正实现“一卡在手,保障不愁”。

  4月2日,成都市二医院开始推行“诚信预付制”,持社保卡就医的门诊病人,可在挂号的同时,将社保卡暂压在门诊收费处。然后,看医生、做各项检查,直到最后拿药时,统一结算费用,取回社保卡。这就为病人大大节约了排队缴费的时间。

  持卡就医方便划算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已批准发行社会保障卡1.3亿张,实际已经发行了6000万张。一张身份证大小的社保卡背后,其实有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它涵盖了就业、培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数据。而对于广大持卡人来说,目前最直接的便利则体现在就医上。

  持卡就医到底有哪些好处?拿北京来说,北京市从2001年3月开始推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此之后,医保费用报销采取手工方式,周期长,环节复杂,参保人需先行垫付款,负担重。实施门诊刷卡结算后,对于参保人员来讲,首先过去由个人负担的挂号费,现在其中的2元钱将由社保支付,而在其他费用方面,个人也将不再垫付任何费用,改由医院垫付。居民看病时,医院直接扣除个人需支付的医疗费用;医院垫付的医保费用,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直接与医院交接报销。

  同时,社保卡还将取代各个医院自己的就诊卡,让参保人真正可以“一卡走全市”。过去各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就诊卡,各种就诊卡不能通用,这样不但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更重要的是,患者的历次就诊数据和病历无法形成一份前后连贯的“电子病历”,而现在,这些数据都被保存在社保卡当中,这不仅有助于医疗数据的采集,更可以有效地对医院进行医疗行为的监控,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更多功能有待拓展

  这张社保卡,除了看病就医,还有什么用?一方面,社保卡正在向“异地通用”的方向发展。国家金卡工程办公室主任张琪介绍说,《国家金卡工程全国IC卡应用(2008—2013年)发展规划》提出,到2013年,社保IC卡将实现“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目标,即在社保领域面向服务对象只发一张卡,而能在全国网络中畅通无阻地使用。

  如今,“金保工程”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与12个省(区、市)实现了实时联网,与其他省(区、市)也实现了联网,可以收集全国1.6亿参保人员的信息和数据。今年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着力推进实现全国所有的终端站点的相互交流、实时办理,大力推进全国社会保障信息卡工作,努力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的目标。

  这就意味着到时候社会保障卡不但可以被应用于社保、医保、公安、人事、民政、教育、公积金管理等众多部门,同时还可以解决目前像异地就业、异地就医、异地领取养老金等诸多难题,为“五险合一”提供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社保卡也在实现“一卡多用”,社保卡本身也在与公交卡、银行卡等卡片进行整合,在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新型的“市民卡”正在被发到城市居民手中,以南京为例,这张卡不仅可以查询信息、就医,还能缴水电费,甚至刷卡乘坐公交车,让市民真正享受到“数字城市”建设的成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