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欲打造陕西“文物名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08:20  三秦都市报

  来到西安旅游,没有哪个游客临走时不买上一两盒精装或简装的“兵马俑”自己收藏或是用来送人。可是,游客买到的“兵马俑”大都是仿制工艺品,而非复制品。

  “复制品与仿制品是两个概念,复制品是按原大小、原材料、原工艺做出来的,复制企业也需要有资质,而仿制品则没有这些要求。”对于文物的复制和仿制,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的周魁英解释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省依法批准设立的文物复制企业共有73家,文物复制企业常用工1200余人,主要从事西周青铜器、秦俑、拓片、汉唐粉彩俑、唐三彩、碑石、陶瓷器等文物复制。

  “我省文物复制品的生产与销售与陕西文物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符,与发展壮大我省文化产业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周魁英说。据介绍,五方面的原因制约了文物复制产业的发展。一是文物复制企业自身发展潜力不足。全省现有73家文物复制厂存在着“两少一小一落后”(资金少、人员少、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的情况。绝大多数复制厂由于缺乏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生产设备落后、方式陈旧,仍然延续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二是复制品缺乏原真性。不是所有的文物都有卖点,有卖点的是珍贵文物的复制品。文物法对文物复制做了明确的规定,珍贵文物复制需经过行政许可,其中一级文物复制需要国家文物局批准。但国家文物局对此严格控制,没有特殊原因皆不予批准,一些文物复制厂家只能依据文物部门发表的图文资料复制,缺乏文物的原真性。

  三是文物复制品市场不够规范。一些没有生产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擅自非法生产文物复制品,形成合法和非法两种生产线共存、精品和劣品同上市的局面,影响了我省文物复制品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地位。

  四是外来因素的影响。文物是民族财富,国家对文物复制品未设定知识产权保护,我省周边一些地方生产的材质低劣、粗制滥造、价位低廉的文物复制品流入陕西市场和国外市场,造成了文物复制品流通领域的混乱局面。

  五是千品一面,品牌老化。市场销售的文物复仿制品,大多为一些面目陈旧的老产品,技术含量的创新产品屈指可数,缺乏竞争力。

  据了解,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在西安建设全国重要的文物复制品交易市场,那么文物复制作为一种产业,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呢?

  周魁英处长说,我省着眼文物复制产业现状,文物复制将按照“放活促强倡名牌”的思路发展。以陕西文物资源优势为依托,在文物法未被明令禁止的领域最大限度放宽政策,解决文物复制中的实际问题。加大文物复制品开发力度,在提高品位、丰富品种、打造品牌上做文章,使陕西的文物复制品尽早形成系列化、特色化、规模化。同时,对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复制品和非法企业坚决予以取缔,推动复制精品生产。

  “我们还利用文化产业博览会、经贸洽谈会等时机,组织和引导文物复制单位参加产品推介,不断把我省文物复制精品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增强陕西文物复制品的影响力。”周魁英信心十足地说道。

  本报记者 赵丽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