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络化生存:隐形组织人隐形“加速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08:19  南方都市报

  隐形组织人之2网络加速度

  网络化会极大地助推隐形组织和隐形关系的发展。首先,网络让我们更有效地获取隐形关系,通过一个节点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层层扩张;其次,网络提供给我们管理和维护多种关系的可能性,为隐形组织提供了更好的组织形式和虚拟平台;最后,在这两者基础上,网络还可能创造新型的关系,甚至重建我们新的个体身份。

  隐形组织:隐而不隐

  由于隐私理念的传播,见面就问“年岁多大”、“结婚没有”之类的寒暄愈发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哪里高就”、“哪里发财”,说明职业是现代人核心的社会角色定位——— 职业与收入高低、教育水平与社会地位高度相关,且现代职业大多有明确“在册”的记录,跟我们的户口、档案等核心标志物紧密相连。

  职业就是现代人所在的正式组织、显形组织,即便人在家庭、邻里、朋友之间有多个角色,职业还是这个“角色丛”中的核心,是我们的“身份”与“自我认同”的调试核心;而所谓的隐形组织,自然也是相对职业这个核心组织而言的、对正式组织身份的一种自我认知补充。

  总结起来,隐形组织大概包括如下内容:校友、同乡、球友……有着相同或类似生活区域、教育背景、职业履历或兴趣爱好的人群。

  即便在组织身份单一化的单位制时代,隐形组织都是存在的,比如老部下、老战友等等,而且它切切实实地在发生作用———国家高层的各类“亲密战友”的表述而并不为主流话语所避讳。而且,很多隐形组织关系正是从正式组织中衍生出来的,如老部下以及秘书司机体系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组织关系曾经在社会层面上是显性的,比如同乡宗族,或校友会与网球俱乐部,很多仍有正式的、外在的、固定的组织形式,但它仍旧是隐形地发挥着作用,亦即隐形组织的所谓隐形,就是它不能单独地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发挥作用,因此城市里的同乡会不是乡村里的宗族,行业里的校友会不是学校里的学生会。

  隐形组织区别于正式组织的另一个特点更为微妙和有趣,选择诸如职业或公司这样的显形组织的时候往往是主动的,但其发生作用却是被动的,比如晋升或职业声望的下降等等;而隐形组织关系的获得,往往是被动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同乡关系,但你希望隐形关系发挥作用,那完全是主动的--有个老乡来找你办事,你可以选择认同或不认同这层关系所带来的亲近感与信任,而职业则不同,同事或合作伙伴的请求,你的回应形式几乎是固定的。

  最后的区别性定义在于隐性组织与隐秘社会的区别。诸如所谓“黑社会”的隐秘社会,它完全是仿照显性社会组织的形态构建起来的,成员之间规则明确、互动频繁,而隐形组织并不是一种目标明确的组织化关系,虽然也会有类似师兄师弟的长幼尊卑关系,但在很多时候你可以忘掉甚至否认其存在。

  这也就回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隐形组织对于我们,除了那一点虚荣感之外,到底有什么功用?

  人际动力学:隐而待发

  当为一件事情谋划、特别是寻找外围资源时,很多人会说,我去找找我的某某同学或某某老领导———这种关系资源的激活往往很有用,因为关乎共同的爱好、价值、记忆、经验甚至是一种人情挑战:咱俩这种关系,你不好意思不管吧。的确,隐形组织确实可能具有用之不竭的组织能量和人际影响力。

  其实很多关系的处理,都需要催化剂或润滑剂,隐形组织的妙处在于,它并不是那么强烈,发起方与接收方都有很大回旋余地且很有面子,成,则皆大欢喜;不成,情义还在,双方都继续认可隐形组织关系,而且因为没有特别频繁的互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后,哪怕是有不快或失望,也会烟消云散。对比,你要是给同事的事办砸了,你第二天可能还真得掂量掂量勇气才能进办公室。

  需要说明的是,隐形组织也不同于正式组织中的小圈子、隐结构,区别在于后者与正式组织结构一样,是经常性地发生作用,每个信息、每个组织行动都会因为这些结构的存在而发生过滤与偏转。而隐形组织在没有启动之前,是绝对隐蔽的,甚至在一个组织内部,校友、前同事之类的关系还要被刻意规避。

  可见,隐形组织并不是主动发生作用,它并不是悬在每个人头上的规则与要求,而是由组织中的人自行启动,激活关系。但那些组织原子能否组成有效的行事分子,原子之间“化学键”的能量多寡,就要看之前的互动时间与强度以及人际能量积累了,这也能说明为什么曾经“同居”一室的校友关系最为紧密。

  隐形组织之所以引而不发、隐而待发,就是因为它必须与其他社会关系进行嫁接。纯从功用的角度出发,校友聚会固然让人怀旧与愉悦,但并不能为了聚会而聚会,校友的关系真正发生功用,还在于通过合作关系、上下级关系这些基质。由此可见,隐形关系本身并没有褒贬之意,是催化剂还是腐化剂,得看嫁接在什么基质上了。

  网络社会:隐形无孔不入

  从便利性上看,网络使得我们更有效地获取隐形关系,通过一个校友或网球爱好者的节点,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层层扩张,找到所以你有兴趣认识和维护的隐形关系。是不是通过“六度空间”可以找到布什或者拉登,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并不重要,但能找到一个失散多年的中学同学,还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重要的是,网络空间还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维护隐形关系。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切身感触:刚离开上一家公司的时候,至少认识公司里一半的人,三个月内没准还搞次聚会;半年后,就找不出理由给一些人打电话;两三年后,还能有两三个人在电话里说几句都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我想,对于校友或者战友,情况也大抵如此。而以结交人脉为主要目标之一的EM BA学习,对于后续人脉的维护与培养,其需求就更为明确、迫切。

  一份通讯录只会让你产生点对点的沟通,而且维护成本极高,就算你有闲心组织大家清谈饮酒,大家也未必有足够的时间参加。网络空间则拥有便捷的互动形式,时刻可以将可能有效的信息扔到一个关系池中,就像所有人时刻在一起。

  某种意义上,隐形组织就是一个虚拟组织,一种虚拟关系,那么,网络社会的来临,恰恰利于我们建立和管理类似的组织和关系。甚至可以说,类似隐形组织的网络化管理,才是网络空间实体化的真正主体。相比之下,你和同事会在一个封闭的局域网里交流,你通过手机通信或即时通信等点对点的方式来维护亲情、爱情这样的亲密关系。这就形成了两种发生作用的方式和领域完全不同的组织沟通方式,且这两种方式没有价值高下之分。

  作者:何博闻(文化地产投资公司城市创意港总裁、合伙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