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退出与留守抉择前学会理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08:09  南方日报

  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发展必须考虑中国国情,尊重国情,积极改变。

  2010年的安利中国可算是志高意得:截至2009年,安利中国的销售业绩达200亿元人民币,纳税高达42亿元;就当众多直销企业还在努力申请扩大业务范围时,安利正在着手在华研发中心的建设以及新产品线的引入……

  “安利在华15年的历程,其实曾经经历过5次比较困难的时期。但我们采用了理智而冷静的方式,尽力同政府与消费者沟通,寻找出路。”郑李锦芬,美国安利执行副总裁、安利(中国)董事长,坐在广州安利工厂办公室里,坦然回忆这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之策。

  正是因为始终坚信中国的市场,理解中国国情,尊重国情,积极改变调整自我,安利换回了在华200亿元年销售额的行业霸主地位。

  “中国当时国情让政策不得不‘一刀切’”

  任何一家在中国叱咤风云的外资企业是不是总是一帆风顺?郑李锦芬的回答是:不。

  “安利在中国这一路挑战真的挺多,因为直销在国际上是个广为知晓的行销手法,但当时在国内还非常陌生,遇到怀疑在所难免。”郑李锦芬回忆,安利在中国最艰难的一次困难发生在1998年。

  “1998年4月,《新闻联播》播放了传销禁令。”当时非法传销甚嚣尘上,直销市场鱼龙混杂,中国政府被迫宣告所有以直销、传销形式销售的公司一律关闭,安利亦未能幸免。

  一纸禁令,不仅使安利在中国数十家分公司、上千员工感到了尴尬,此后每个月也承受了千万元的损失。

  “安利此前在全球都没有遇到过‘一刀切’的政令。”然而,郑李锦芬对此却出人意料地并未怨恨,“我们了解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亲眼目睹了传销的猖獗,如果当时不‘一刀切’,没有办法保护消费者。”

  禁令前的安利可以选择继续留在中国,也可以选择退出中国市场。但正是这样的理解,安利采取了理智而冷静的配合态度。当晚,郑李锦芬北京办公室灯火通明,她当场明确了后来非常著名的八字方针:“不慌、不乱、不离、不弃”。

  随即,一份连夜公布的千字公告表达了对政府行动理解、尊重以及积极配合的态度,承诺了扎根中国的信心不变。最后,公告诚挚地表示:相信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相信中国欢迎、保护合法的外商投资者,安利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现在回过头看,安利这条路走对了。”郑李锦芬莞尔一笑。

  “感谢美国总部没有把价值观强加于中国公司”

  这样理智而冷静的面对方式,让安利盼来了光明。传销禁令发布3个月后,政府给了像安利这样的守法企业一条“生路”,允许了包括安利等10家企业开展“店铺+直销人员”直销模式。

  郑李锦芬回忆,这种收获是安利不断地沟通的成果。

  在明确不退出中国之后,如何调整适应中国政府的新政,成为郑李锦芬团队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我们立即与部委沟通,希望他们能够给一条出路。”这种努力换来的就是“店铺+直销人员”的许可证。

  随后,安利为了进一步适应中国的直销政策,增加店铺的开设以及广告投放的营销方式。但这些调整,非但没有拖垮安利,安利中国目前200亿元的销售额,甚至占到了其全球的三分之一。

  说到外商在华投资的秘诀,郑李锦芬直言:“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发展必须考虑中国国情,尊重国情,积极改变。”“有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郑李锦芬拿中国古代智慧回答记者。

  安利总部最坚定的支持和理解,也是郑李锦芬坚定走下去的保障。事实上,当禁令刚刚颁布的时候,郑李锦芬立即给美国总部汇报。当时,安利老创办人理查·狄维士只说了两句话:“总部可以给你们什么帮助?”“我们会坚持到底!”

  郑李锦芬至今仍然感激老狄维士的这两句话,“他们并没有把美国总部的价值观强加于中国公司,而是给予我们认同和支持。”

  南方日报记者谢思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