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磊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出现有其必要性,不该成为不良贷款的代名词。2009年,几家国有上市银行的不良率继续下降,与此同时,其拨备覆盖率显著提升,均超过了银监会150%的监管要求,资本质量处于国际同业较高水平,杠杆率处于国际公认的安全区间。
综合各行高管的观点,眼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处在可控的范围内,不必过分担忧,但针对这类贷款的风险防范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与中国大部分地区迟迟不肯升温的天气不同,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关注热度日益攀升。
3月底,各家上市银行纷纷公布上年度业绩报告,发布会上,媒体无一例外地问及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问题。近期,数家市场机构公布了有关2009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情况。据他们的统计,2009年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余额约为6万亿元到7万亿元,其中新增贷款规模超过3万亿元。
在2009年创纪录的信贷增长落幕后,贷款质量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2010年的热点话题。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受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刺激和在积极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动,地方政府各种基础设施项目扎堆上马,融资额迅速飙升,无可避免地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影响,持续数年的“双降”趋势可能就此终结。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到底有多大?
不妨先来看看各家商业银行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到底是多少。
据工行行长杨凯生在年报发布会上透露,该行到目前为止相关贷款余额是7200亿元。中行方面,2009年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是4243亿元。建行方面,副行长陈佐夫表示,按照央行口径,建行去年新增政府融资平台贷款2679亿元;按照建行自己统计,去年新增1374亿元,总额是2843亿元。陈佐夫介绍说,两者区别在于建行口径不包括政府背景的项目公司。交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为1390亿元,比年初增加800亿元。对比各行去年的信贷增量,地方融资平台并不是贷款增长的最大动力。
那么,这部分的贷款质量又如何?
从现有资料来看,工行公布的此类贷款不良率为0.03%,交行为0.05%。当然,眼下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新增贷款的风险是逐步暴露的。不过,四家国有银行的高管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管控都表示出足够的信心。
建行方面表示,该行会从贷款项目和客户的选择上严把风险关。陈佐夫说,建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有80%投向了省级和市级融资平台,只有20%是县和县以下的,绝大部分还属于全国的百强县,也包括一些中心城市的区域,结构比较好。在建行新增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62%为上一年转接的客户以及有关的项目,且A级以上的客户贷款占比达到96%,“因而风险可控”。
中行同样注意把控源头。据中行副行长陈四清透露,该行会选择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高的政府融资平台,主要是省级、副省级城市。中行设定了108个准入的城市,在实际操作中还会进行动态调整。在还款方式则要有政府财力的保证,同时还要有土地或其它方式来保证贷款的安全。
各行还注意在优化信贷结构,以防范信贷风险。如工行,该行2009年调整信贷结构,加强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及扩大内需政策的衔接,积极支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支持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等“绿色信贷”项目,同时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投放。交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实行排查,加大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领域的支持力度,并加强对产能过剩等风险领域的管控。
在杨凯生看来,政府融资平台并不一定意味着高风险。他告诉记者,如果把投向政府导向的基础设施类贷款都归为政府融资平台,那么此类贷款在十几年前就有了。他介绍说,在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后,工行也曾加大了基础设施类贷款的投放。在2004年到2005年间,工行进行财务重组,剥离了一部分不良资产,其中几乎没有上述时期投放的基础设施类贷款,其不良率只有1%。
综合各行高管的观点,眼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处在可控的范围内,不值得过分担忧,但针对这类贷款的风险防范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中行在年报中明确提到,将加强风险监控预警,强化重大风险事项报告制度,加大高风险客户评级频率,进一步规范集团客户识别、信贷管理和风险监控,建立客户风险预警信息库,加大对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内的信贷监控力度。建行则表示,将密切跟踪宏观形势变化,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理,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制定更加严格的风险控制标准。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出现有其必要性,不该成为不良贷款的代名词。2009年,几家国有上市银行的不良率继续下降,与此同时,其拨备覆盖率显著提升,均超过了银监会150%的监管要求,资本质量处于国际同业较高水平,杠杆率处于国际公认的安全区间。在各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高度重视下,就目前来看,此类贷款尚不会成为影响各行上市后良好业绩的“定时炸弹”。不过,在去年超过9万亿元的信贷增量之后,风险防范应当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