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该动的不只是汇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03:07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振华

   房产泡沫越吹越大,当十余个部委还在关起门来研究无关痛痒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市场开始以令人惊异的方式进行表演。

   国土资源部、央行、财政部以及发改委等十余个中央政府部门所在地——北京——领衔主演了这一轮楼价疯狂,毫无顾忌。

   北五环外的华贸城,4月12日上午价格还是2.3万,下午就成2.7万一平米。汉语有许多含糊不清的词语,比如什么叫“过快”,什么叫“健康”,应当在文化部统一主持下,修订《辞海》,具体进行解释。

   三月份,中国果然出现贸易逆差,72亿美元,许多人都深信不疑这确实是逆差,但同样都深信不疑,逆差只是偶然走错了门,才误入了我们视野。

   从1990年起,中国累计近20年保持贸易顺差(出1993年外),并且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历史上,没有几个国家会维持如此之长时间积累如此之大贸易顺差。

   这的确令人惊诧,但其实没有奇迹,原因基本两条,一是压低国内劳动报酬,二是压低汇率,造成中国制造商品的难以抗拒的低价格。

   为了保持所谓低成本优势,国内产业工人和农民劳动报酬二十余年,基本无实质性增长,使国内消费一直增长乏力,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使国内经济更加重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循环重复,导致经济结构畸形发展。因为主要人口,即产业工人和农民收入增长乏力,需求压抑,加上依赖政府、企业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模式,扩充了大量产能,从而使供给过剩。因此,中国过去十余年都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而压低的汇率,一方面使中国生产商品更有竞争力,刺激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寻求超额回报;另一方面,国际资本囤积国内,寻求人民币升值获得超额收益。因为,历史上不管是日本、德国或者巴西,经济高速增长时,都不可避免出现货币大幅升值,中国如何能够例外?国际资本玩家谁不清楚这个道理,一些政府部门或者所谓专家发表的各种高论,可以让国民相信人民币不升值有多么的合理,但“鳄鱼”能相信那些动听的语言?

   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至2.5万亿美元,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绝无仅有高度。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衡量,这样的外汇储备都太多了,都不再称之为财富,而是累赘了。

   中国经济独特性,使泛滥的货币未造成严重通货膨胀,而是进入楼市与股市,产生了巨大的资产泡沫。

   从来就没有神话,没有例外,只要是泡沫就会破裂。不同是自己主动调整慢慢戳破,还是任由发展最后爆掉。

   多年宏观调控政策说明,改革共识已经很难在内部达成,经济自我平衡和内部解决机制丧失无几,中国经济几乎无法通过内部政策调整走向公众预期的方向。楼市上涨在经历多次调控后不仅未得到有效遏制,更使调控政策本身失去严肃性和公众信任感,这十分可怕。

   或者调整依靠外部压力来完成?最近的舆论声音似乎正朝着这一方向演进。

   美国政府先是抛出人民币必须升值论调,之后中国政府一些部门情绪反弹,美国财政部及其诸官员则主动放低姿态,给中国央行空间、时间和台阶,来完成人民币升值预定任务。

   从历史上,不管是日本和德国,都未能阻止美国对本国货币升值的要求,“广场协议”日德分别升值46%和42%,中国不知道例外否?

   人民币升值长期看,不仅必须而且需要,因为经济增长如此之快的国家没有可能阻止货币升值,而产业结构畸形、资产泡沫泛滥,也需要调整僵化额汇率制度去化解。但,可悲的是,如此时点、如此升值方式无疑是将辛苦积攒的国家与国民财富拱手让人。

   按照自主的政策,目前调整汇率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更当务之急是提高国内劳动报酬,比如大幅提高最低工资制和劳动者福利,可以减轻贸易失衡,比调整汇率更造福于国民。

   而解决资产泡沫,更应破除各种阻碍,稳步提高利率,在两年之内将基准利率提升至5%水平,楼市泡沫即可慢慢消除。原因在于,5%利率将会使各种债务投资工具比房市更有吸引力(房市租金回报率不足2%),这会对火热的楼市釜底抽薪。

   我们也不必担心套利资本因为升息会大量涌入国内,造成资本流入加剧。原因在于,国内没有成熟和足够大的债券等债务市场,“热钱”很少栖身于此。另外以目前楼市和股市的回报,“热钱”有多少追逐5%回报的?岂能因小失大。

   千言万语,两句话,先提高劳动者报酬,造福国民,否则发展还有何意义?其次,提高利率挤压资产泡沫。实在没办法,动动汇率,这比什么都不做强多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