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乱拆乱建令老建筑灵魂尽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02:18  信息时报

   代表痛惜广府风情已是一段传说

  建议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资源,确保广府文化区的规划和建设

  “打造全新的以文德路为中心的中央文化区,树立广府文化形象,提升广州市的整体文化价值,将广府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增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广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孙婷婷 朱小勇 黄鹏 田桂丹 实习生 杨秋銮) 昨日,广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就如何以亚运为契机发扬广府文化提出建议,通过制订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颁布传承广府文化的框架性政策,将承载广府历史文化的文物古迹和古旧建筑的保护、新型广府文化建筑的规划与建造,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去抓。来自越秀区国土部门的人大代表郑晓园也有类似的看法,希望政府尽快编制一份文化建筑保护名录,在拆迁时“碰到”名册内建筑时,就像看到“警示灯”,对是否要拆、修建或复原进行科学论证,避免诸如东山小洋楼被拆的事件再持续下去。

  雷建威:广府风情已经是一段传说

  来自律师界的广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此次共准备了12份建议递交人大,其中一份,就是“传承广府文化,打造广府文化区”。他表示,广州是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文化符号渐渐消失,如今更面临旧城改造中的保护与重建问题,如何使广府文化传承下去,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然而,由于缺乏一个系统的纲领性政策,使广州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

  他表示,尽管广州是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但在这个城市中寻找旧城墙和旧城门的痕迹却非常困难,它和南京、西安这些城市不同,那些古老城市随处可见的一段城墙,显示着厚重的历史。而广州,因为上世纪20年代拓城开路,旧城墙几乎全部拆毁,历史感只能在一些地名如“西门口”或“大东门”中方能找到。

  “甚至有不少香港学者声称,将广州街区的旧有风情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的,恰恰不是广州,而是香港和澳门。广州人只能无奈地承认这是事实。”他认为,老城区的建筑虽然还在,但由于不断的“空心化”而灵魂尽失,“广府风情”已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段传说。

  “朋友来了,都不知道带去哪,其实,我们文化的东西很多的。”在越秀区建设部门工作的广州市人大代表郑晓园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广府文化的发扬力度还不够,有些历史文化元素甚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拆掉了,让从小在越秀、原东山区的她和她的朋友们感觉非常可惜。因此,在此次人大会议召开之前,她所在的小组在文化部门的组织下对越秀区视察后,提出了通过人大立法,发扬和传承广府文化。

  打造以文德路为中心的中央文化区

  对此,雷建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首先,要通过制订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颁布传承广府文化的框架性政策,将承载广府历史文化的文物古迹和古旧建筑的保护、新型广府文化建筑的规划与建造,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去抓。此外,通过扶持研究机构,梳理史学脉络,为规划与建造新型广府文化建筑提供文化底蕴和理论依据。

  “这些都是民俗的东西,弘扬广府文化,不能没有公众的参与。”他还建议,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一方面辅助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可提高公众对广府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此外,雷建威还认为,虽然政府重视必不可少,但是仅靠政府也是不够的,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包括社会资源),确保广府文化区的规划、建设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他还提出一个中央文化区的概念,在这方面,他的构想是,打造全新的以文德路为中心的中央文化区,树立广府文化形象,提升广州市的整体文化价值,将广府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性文化,增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编制名册让历史文化建筑有机会与拆迁PK

  经过考察,郑晓园所在代表小组提出了一项系统的建议。她们设想的构架是这样:立法中的一项核心是“广州市历史文化建筑名册”,这个名册中,把所有发掘到的、有文化价值的建筑列出来,当然,并不是所有名册上的建筑都一定要保护,但是有了这个名册,全市各个有可能涉及到文化建筑拆建的部门,在工作中碰上了名册上的名字的时候,就像遇到了一个“警示灯”,通过一个合理的论证,来决定是否修要拆除、避开或修复等。

  此外,在名册的指引外,立法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就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职责,而不是某些文化建筑被拆除后,各个部门都没有职责的问题,因为哪个部门都管不了。“要立法,明确哪个部门管什么,不然都不好管,文化部门觉得只负责文物保护,规划的也管不了。”

  她表示,如果早就有了这类的立法,类似新河浦小洋楼等建筑就不会被拆了。其实,东山小洋楼群比其他历史建筑的运气还算好的,因为早在几年前,规划部门就专门为其保护编制了一项规划,即使是这样,也没逃离部分被拆的命运,更不用提其他名不正言不顺的建筑了。

  郑晓园提出的立法框架下,还提到了明确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立法要明确,不能今年政府想着,我有钱了,我就拨款干点这个(维护文化建筑)吧,要有长期的资金来源。”郑晓园表示,这个立法只是一个开端,通过这些物质文化的保护,才能谈后续的广府文化整体性的发扬。资料提供:东方文德广府文化研究中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