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月新增贷款5107亿 外汇占款首季增7478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3日 04:22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聂伟柱 发自北京

  专家称,若以7.5万亿元的信贷规模测算,一季度的新增信贷还是比较平稳的,从公布的信贷数据还看不出加息的压力和要求。

  信贷调控政策终起作用——央行昨日(4月12日)公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新增信贷5107亿元,同比少增1.38万亿元。

  央行数据还显示,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7478亿元,远远超出同期国家外汇储备增加额。分析师称,这说明热钱流入规模加大。央行在动用货币政策工具时,将会受到这部分资金的影响。

  一季度消耗信贷总额度34%

  3月份新增信贷5107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安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市场此前预计新增信贷在5000亿~7000亿元之间,而最终数据在预测的下限。这说明,银行信贷在经历了去年天量之后,已回归正常化。

  “3月信贷低于预期说明信贷调控取得了效果。”中金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邢自强表示,一季度新增信贷2.6万亿元,占比不超过7.5万亿元的35%,如此的贷款增速应该说比较符合监管层的目标。

  “从往年来看,一季度贷款占全年新增贷款的30%~40%之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表示,去年的这一比例为48%,若以7.5万亿元的信贷规模测算,一季度的新增信贷还是比较平稳的。

  事实上,一季度各月数据亦证明信贷趋于平稳:1月份新增贷款1.4万亿元、2月份新增贷款7000亿元、3月份新增贷款5100亿元。

  分部门来看,一季度出现了个人业务增量明显增加,对公业务增量明显减少的格局。统计显示,一季度住户贷款增加9202亿元,同比多增497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68万亿元,同比少增2.48万亿元。

  M1、M2剪刀差持续收窄

  截至2010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5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3.03和5.1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9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4%,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5.05和2.41个百分点。

  “M2的下降与银行信贷增速趋缓有一定关系。”连平表示,信贷处于高速增长过程中,往往会带动派生存款的增加。M2主要反映的是定期存款的状况,信贷增速趋缓的背景之下,M2同比增幅放缓不难理解。

  对于M1环比下降,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敏华表示,M1的下降主要与春节因素有关。他表示,由于春节因素,一般来讲,2月份央行都会投放流动性,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进入3月份之后,与2月份一对比就显得M1下降了。

  比较M1、M2的数据可知,3月末,M1、M2“剪刀差”为7.4个百分点点。而2月剪刀差为10个百分点,3月剪刀差为13个百分点。

  市场分析人士称,M1、M2之间的剪刀差收窄说明货币活跃程度有所减弱,可能的原因在于春节假期导致企业生产活动有所减少。连平也表示,不能简单地判断剪刀差会一直收窄下去。

  “从公布的信贷数据还看不出加息的压力和要求。”连平表示,判断是否需要加息主要考量三点:其一近期公布的PPI、CPI数据情况;其二国内资产价格的状况;其三美国利率即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情况。

  外汇贷款激增

  3月末金融机构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087亿美元,同比增长73.77%,当季外币各项贷款增加292亿美元。

  “外汇贷款的激增主要是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关,外汇贷款的增加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佘敏华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监管层对人民币贷款增量实行控制,外汇贷款显然为商业银行“曲线救济”企业人民币贷款供给不足提供了空间。

  外汇占款增速远超外储

  数据显示,我国外汇储备也呈进一步扩大的态势。截至2010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4471亿美元。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79亿美元,同比多增402亿美元。分析人士表示,外汇储备的进一步扩大也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一定的压力。

  此外,央行公布的数据还显示,截至2009年3月末,外汇占款为200590亿元,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达7478亿元,而同期外储增加额约合3270亿元。外汇占款的增量比外汇储备多出4208亿元。

  “外汇占款增量远大于外汇储备的增量,说明热钱流入规模加大。”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陈勇认为,央行在动用货币政策工具时,将会受到这部分资金的影响。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