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上海4月8日讯(记者吴凯、通讯员张梦麒)4月2日,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10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验收,验收组对综保区筹建情况及建设质量给予了全面肯定。海关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孙毅彪、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出席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颁证揭牌仪式。据了解,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封关运作后,上海海关将在区内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监管服务理念,实施集约化、分类化管理,实现手续简化、通关便捷、物流畅通、运作高效的目标,帮助机场综合保税区与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优势互补,实现“1+1+1大于3”的联动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依托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航空运输在上海口岸建设和外贸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特别是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出台,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快捷高效的国际航空枢纽港”成为了上海市政府加快实施“两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建立一个紧邻浦东机场的综合保税区的设想应运而生。2006年4月,上海市向国务院提出申请,在浦东机场建设空港保税物流园区,2009年7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位于浦东国际机场西侧,即规划中的横0路以南、横10路以北、A30公路东辅道以东、机场第三跑道停机坪以西,总面积3.59平方公里。综合保税区一经设立就在一个高起点上:它所依托的浦东国际机场,直接服务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长三角地区,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保税区距洋山深水港约65公里,距外高桥港区约25公里,西靠郊区环线A30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浦东铁路,南有规划中的机场高速公路,将形成海陆空多式联运网络,满足空运物流的需求。
综合保税区是国务院为推进区域整合试点而批准的、在保税物流业务集中的内陆地区设立的一种新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具有的功能和享受的政策与保税港区相同。概括而言,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的海关政策主要包括“进境保税,入区退税,区内自由,区间保税,放宽管制,区港直通,集中申报,快速中转”等,其功能定位为: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快件中转、研发、加工制造、检测维修、展览、分拨理货、国际贸易,包括转口贸易、国际商务、信息服务等,并将逐步拓展相关功能。
上海海关副关长钟保华表示,建成后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将是航空产业、临空产业与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联动发展的空运口岸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将整合监管资源,将从前分散在三处的进、出口普货和进出口快件报关厅,以及未来的保税业务报关厅集中到综合保税区公共服务中心内,实现集约化运作。此外,海关将在区内实施分类通关改革,对配额、许可证实行“一次验证”;对进出境货物、进出区货物、区内流转货物、快件中心中转快件等不同区域的货物采取“程序分列”的管理方法,努力做到手续简化、通关便捷、物流畅通、运作高效,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物流监控方面,进出区实行“车辆分道,人车分流”,在货物通道卡口安装电子闸门放行系统、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单证识别系统,以及与H2000联网的电子地磅系统、快件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对进出境货物的查验,由区内企业根据海关指令将货物提至查验场实施查验,对进出区货物和直接进出口货物的查验,采用“嵌入模式”,将海关查验嵌入货物商业流动的过程中,减少货物的重复运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对保税加工实施“以报代备、以查代销”的监管模式;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增强海关执法透明度,引导企业自觉守法经营,营造诚信便利的氛围。
综合区的成立对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入进行,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促进上海经济发展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浦东“三港三区”发展建设规划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