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炼油产能过剩示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8日 13:34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油荒”远去,“过剩”来袭。尽管炼能过剩为时尚早,但业界也应未雨绸缪。

  本刊记者 郑敏

  息旺能源原油市场分析师李莉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我们过去所经历的‘油荒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目前摆在国内两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桌面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想方设法降低库存。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两大石油公司成品油库存连续上涨。

  略有富余

  “油荒已渐行渐远。这不仅得益于近年来一批大炼油项目的上马,也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鑫民表示。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加强了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性,提高了炼厂的利润。炼厂利润的保证使得炼油企业更加热衷于进行改造扩能,这可以从去年的改扩建项目中得到证实。2008年,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完成500万吨/年的改扩建项目,1000万吨/年的改扩建项目很快又将建成投产。据统计,石化双雄于2009年进行产能改扩建的炼油企业超过10家。

  不仅如此,对炼油利润增长态势的乐观情绪,使各炼油企业纷纷保持了较高产能负荷率。“两会”期间,来自中国石化的两家炼油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将提高各自的原油加工量。其中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将创纪录地实现1070万吨/年加工能力的目标,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则将实现满负荷生产。

  乐观的炼油企业不止上述两家。近年来,国内大炼油项目如急行军一样纷纷上马,甚至连中海油、中化等过去的“圈外”企业也相继涉足炼油领域,并且项目一上马即奔千万吨而去,很有大展一番拳脚之势。

  各方积极上项目、拼产能的背后是千万吨级炼油企业在全国的遍地开花。预计到今年底,国内千万吨级以上的炼油加工基地将增加到20个。

  据统计,2009年国内新增年原油加工能力3700万吨/年,总量达2.6亿吨/年。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能力将继续扩张,预计全年新增原油加工能力3150万吨,炼油总能力将达5.15亿吨/年。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炼化所副所长孙宝文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2009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21亿吨,产量2.27亿吨。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油品供需情况是“满足需求,略有富余”。

  过剩隐现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指出新上马的炼油项目和炼厂自身的改扩建项目很可能在未来五年中导致炼油产能过剩。有代表认为,若在建项目和规划中项目全部投产,2015年前后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8亿吨/年,远远超过届时5.5亿吨的成品油需求。

  不过国家和企业似乎已经注意到了上述风险的存在,一些新建、扩建项目被缓行。原计划去年年底投产的中石油广西钦州项目,推迟到今年5月投产;福建泉州项目一期工程原计划于去年底投产,目前也已推迟至2011年初。

  即便如此,2009年还是有数个千万吨级以上的大炼油项目扩建或投产。其中包括一个新建的炼油项目——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年项目和两个产能扩建项目——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年项目、中国石化福建炼油1200万吨/年项目。

  而在今年2月由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举行的《200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上,专家指出,2010年中国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千万吨级以上的炼油加工基地将要增加到20个。

  而来自息旺能源的统计数据更令人担忧,据息旺能源编辑总监廖娜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介绍,目前国内处在规划中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尚有13个。

  廖娜还表示,难以统计的地炼加工能力也不容忽视。根据以往的统计口径,我们对地炼的炼能预计显然有些保守。廖娜认为,息旺能源对国内地炼企业的产量汇总显示,2009年地炼的实际产能可能高达1亿吨左右,这其中还不包括延长石油集团的加工量。

  受油源的限制,国内地炼开工率仅维持在20%左右,但是这对于国内实际炼油能力的增量而言仍然巨大。息旺能源统计,2010~2015年,国内预计新增炼能2亿吨,总炼能将达到7.6亿吨。而石油需求年增速预计在4%~6%的水平,到2015年也就5亿吨左右的水平。届时即使炼厂开工率保持80%,仍将有1亿吨左右的过剩炼能。

  国内情况如此,国外情况也不容乐观。“2009年,全球范围内新增炼厂6座,一改持续多年炼厂数目下降的趋势。截至2009年底,世界炼油能力达43.61亿吨/年,同比增长1.9%,创近4年来增长纪录。”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所所长单卫国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

  仅仅是炼油产能的提高倒不足为虑,但是目前世界正面临需求疲软的风险,并直接导致2009年世界炼油装置利用率出现连续第4年的下降。此外,国际能源署和美国能源情报署都曾下调了对2010年世界石油消费需求量的预估数字。国际石油市场需求的疲软和炼油能力的增长,使得我国炼能过剩风险加大。

  寻找出口

  一旦成品油炼能真的出现过剩苗头,暂缓审批、推迟上马甚至取消规划将可能是国家所采取的应对之策。

  李莉告诉记者,针对国内很可能出现的供大于求的状况,中国的石油企业可能会扩大成品油出口。中国石油企业正在加快发展海外市场,以便为国内成品油积极寻找更多终端消费出口。

  华南地区已然出现产能过剩,但几大石油公司仍旧纷纷在华南地区布局炼厂。专家指出了背后的玄机,这源于华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由于目前及未来区内新增的成品油需求主要来自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由地理位置较佳的华南炼厂出口,可明显减少运输成本。

  去年石油企业的一系列举动也证明了其正在海外开拓下游市场的决心。中国石油去年收购新加坡三大炼油企业之一的新加坡石油公司45%的股权,与日本新日本石油公司在大阪合资建炼厂的谈判也进入了冲刺阶段。此外,中国石油还表明了投资英国英利士集团苏格兰炼厂、北美炼油企业和购买西班牙Repsol-YPF下游子公司Repsol-YPF公司股权的意向。

  有专家认为,随着炼油利润逐渐扭亏,以炼油为主营业务的中国石化也会进一步展开海外收购行动。专家进一步分析道,尽管国内业务仍是石油公司的绝对主力,但是对海外市场的渗透也是石油公司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的一着棋。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