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七涨价或导致制药业新一轮洗牌提前到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7日 16:11  大洋网

  随着西南旱情的发展,三七等中药药材的价格持续走高,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可能加速制药业新一轮洗牌的进程。

  发生在西南五省的百年大旱在某些地方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全国近97%的三七都是产自云南文山,往年这个时候,新长出来的幼苗已经可以长到半米高了,密密麻麻一片,但是今年因为缺水,到现在才长了20多厘米。往年一年下来只需人工浇水六七次,可是今年到现在很多农户浇了十次,仅运水灌溉的费用就用掉了6万多元。

  作为药材的主要产地,云南大旱导致三七等中药价格持续攀升,三七去年同期价格只要50元到60元,最低价还卖过30元,而现在三七花现最高达到价每公斤430元,而药用价值最高的地下茎,即行家俗称的“剪口”,则已经涨到每公斤500元以上。

  “西南大旱,对药厂影响很大很大!”3月22日晚,广药集团董事副总经理、白云山和黄中药公司总经理李楚源在电话中忧心忡忡告诉记者,他现正在云南抢救三七药材,“三七(又名田七)全国只有云南文山山区有种它,很多地方都没水,减产,甚至苗死了,如果不救它,以后可能就没有这个品种了”。李楚源表示,现在很多小药厂停产了,因为三七原料价格太高,或者因为拿不到原料,“接下来不排除有更大面积的药厂停产。”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国家对制药业的规格要求越来越高,制药业新一轮的洗牌已经迫在眉睫,而此次中药原材料价格涨价有可能进一步加速不具资格的小药厂关停并转的过程,随着价格的提升,小药厂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获取原材料的代价也将进一步加大。广州白云山中药公司日前就投入5亿元在文山建立万亩三七基地和金银花种植基地。“我们已经捐出总价值30万元的抗旱灌溉设备和饮品,此外还增加捐款10万元定向用于砚山县的三七种苗保护工作。”同时,该公司鼓励当地农户种植三七,承诺3年采购三七原料5亿元。相对于白云山这样的大手笔,,小药厂们本身也缺乏相应的对抗风险的能力。

  不过专家认为,制药业的进一步洗牌有助于药品质量的保证和制药业市场的规范与完善,对消费者来说是更放心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