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顶着太阳,领着客户探访样板间,他会一直按着电梯,等着最后一个客人进入,他会提醒“小心楼梯”,“小心露出来的钢筋”,他说他宁愿把房子卖给大学的教授,也不想做随便的买卖。
他特别像麦田的守望者,不过他有个显赫的家族,不像赛格林笔下的霍尔顿一样失去家人的关爱,也不像霍尔顿那样不学无术,而是希望在金钱中找到一种自我的实现,稍带着会有些回报。
他的便签可以是海口海甸岛天一方项目的地产老板、50多岁、南加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香港地产世家、古典音乐爱好者……
“不识时务”是他给自己的评价……
丁蕊 发自海口 3月23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苏东坡的吟叹如今变成了新的印记,在海口海甸岛北端的海边,一个同样名为天一方的地产项目安静的沉浸在海风和海浪声中。
天一方的发展商是个香港人,已经过了50岁。个子不高,有些瘦弱,看起来很和善,也很儒雅。
他说“我们的设计建造目标是:如果海口有地震,全海口最后塌倒的房子,是天一方;如果海甸岛被水淹了,最后被淹的房子,是天一方。”
他说“这个项目,花钱花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
他不像是在经营楼盘,更像是精心设计的礼物,等待喜欢他的人的微笑。
有业界人士评论:天一方设计超前,不像是做商业建筑,更像是建筑发烧友的一场“极致设计”。
好了,不在美言这个项目了,我坚决没有要做广告的意思,不过我真的很像让大家都了解这个项目以及上文中提及的那个香港商人。
17岁,中学毕业,因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索性就按照家族的传统,写了个建筑工程,飞到了南加州大学读书。
1981年毕业后回到香港,因为”学做生意就一定要进银行“,他又在银行打了几年工。3年后他又去了加拿大。
1994年他来到大陆,去了上海,一待就是八年,他在上海的时候收了很多老房子,“花园洋房太贵,我就买了石库门还有其他一些地区的老房子,改造后再租出去,每年的回报率能超过20%呢”
而后他又来到北京,他说在北京的几年真的是晃晃荡荡,每天只是随便看看,“因为我不是特别聪明,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嘛。”
2003年,拎了个包,他就一个人跑到海口,因为留恋海南的海景他想买套房子安顿下来,但是挑来挑去发现,没有能看上眼的,虽然当时有些别墅7、8万就可以买下来。
他找了当时的市委书记,问能不能在海边给他一亩地自己盖房子,得到的回应是“5、6年前可以,现在肯定不行”。
不过刚刚好,海甸岛北端海边的一块地拿出来拍卖,正中下怀。他当时想,肯定还有人和他一样,对建筑还有追求。
他拿出了此前积累的资金,当然家族还会提供一小部分,再加上银行贷款,他开始了在海南的第一个项目。
花了一年的时间,在世界范围内征集规划方案,他将一大推的竞选方案变成了12个,而后又筛选到只剩下3个。他说最后的这三个建筑师都是清华毕业的海归,都能聊到了一块,所以一起设计了这个天一方的项目。“人家问你你住哪,你说我住天一方,多好玩儿。”
“邻居家打300米深的桩,我打400米,一直到岩底”,他的项目外地面使用的是火山岩,而且特意将相邻的喷上黑白两色,他将整个项目的地基抬高了3米,他特意弄了很多水的景观,而且水都是循环的,还有3000支芦苇灯可以随风摇摆,将来还会弄个食堂,每份卖10块钱……
他带着我们参观了样板间,在工地上讲解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环节,他把全部的228套房子设计成了29个户型,并且相信228个房子一定能找到对的人。
不过,他打磨这228套房子用了将近6年的时间。刚开始市领导见到他都会催,怎么还不动工。6年后,领导在考察地产项目的时候,第一站便设在这,说“看了这个别的就不用安排了”
“好像是被平反了”,他说。因为磨了这么久就是不想建垃圾的东西。
去年12月,他的这个项目开盘就便创造了海口的历史最高价。不过他说,即便如此利润肯定也没有其他开发商高。他说,不会再有人那么傻的用这么长时间在干这么一个盘。
国际旅游岛的概念去年年底逐渐升温,房地产市场也被温暖,他说自己是刚好碰到好的时机,在经济上也得到了回报。
不过当别人说他是所有海口楼盘里时机抓的最准时,他会说其实自己没有那个眼光。“之前我的房子没盖好不能开盘的时候也着急,只是12月5日我们开盘的时候正好赶上。”
不过确实,他赶上了好时候。今年的1月22日,银行就来催还第一笔贷款,“我还心惶惶的,幸好遇到国际旅游岛。”因为在这个概念的帮助下,他的项目已经销售了8个亿。
剩下的几个房子,他打算给自己留两个顶层的公寓,之前也想留个别墅,不过可能面积太大自己用不着,也许遇到有心的人就卖了……
而一年前,他终于碰到了心仪之人,并结了婚。“太太在法国上班,一年跑了法国很多次,如果语言通的话,我或许会到法国南部弄个小房子。”
恕尊重先生的意见,其姓名保密!
后面的话……
此前去天一方的时候,我对这个项目以及老板丝毫没有了解,与先生交谈了一个下午,给我一种感觉,他的身世肯定不同凡响,于是乎,我将他的名字敲进百度的搜索框里,也算发现了一些小秘密。
他的家族上个世纪60年代便在香港的地产业打拼,翻开香港地产百年,也会很容易找到他的家族的名字。而在父亲去世后,大哥接掌了家族事业。而除了和先生闲聊的过程中获得了些许的蛛丝马迹,搜罗了网络上所有的信息,只看到了三条报道。
一条是出现在07年4月的海南日报上,报道里说他的家族企业计划在海南投资一个养老小区项目,他与集团主席也就是自己的大哥一起与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会面。
还有一个是08年2月,他到海南西北部临高县下的两个镇,与镇长会面,协调公司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用地问题。报道里说,当地的镇长当场拍板,要在会面后的7天内做好勘查土地一级征地补偿方案。
而上面的两条信息或许与他未来的谋划有关,他说在海南还会有其他的项目,而且面积会很大,因为大项目可以放开手脚的做,“不过现在土地还没有到手”
另外一个香港媒体的报道,讲的是港人注资音乐才子海外进修。是文章的主人公旅居上海期间,途径音乐附小时,被莫名的琴声吸引,不过这个演奏者是个有些穷困的孩子,于是乎他助资将音乐青年送到了国外,而后的故事则不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