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区域化先于全球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 22:21  经济观察报

  丁力

  463

  2010-04-05

  丁力

  地壳不像蛋壳那样完整,是由许多板块组成的,像是缝制的足球外壳。地球表面上的人类过着群居生活,他们分裂成许多国家,还没有组成一个全球性的完整社会。现在,国家正在把更多的权力让渡给国际组织。区域同盟是其中一大类。这些区域组织是地缘政治的板块。板块之间是“断层线”。在那里,一个板块与另一个板块摩擦、冲突,可能导致地震。推动板块运动的是半流质的地幔。地幔在地壳之下,比地壳厚得多,而且自成一体。地缘政治地壳之下的地幔是文明,包括现代政治文明。没有现代政治文明支撑的国家不能进入发达板块。

  地缘政治板块之间的断裂将长期存在,“全球化”程度被严重夸大了。“全球化”主要是美国推动的概念。一些批评者指责全球化是美国化,其中有些道理。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全球大国,鼓吹全球化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把全球作为资本和商品的出口市场,并获得对全球的控制权。金融危机损害了美国的实力,但也削弱了其他许多国家。美国没有丧失优势。在今后数十年,没有国家可以和美国进行全面竞争。所以,在危机之后,“全球化”还会继续。

  今天的全球化程度远不如100年前。比如,国界严格限制人员的流动,穷国的人不容易得到富国的签证。美国化的全球化只是一层薄膜 (不是地壳运动),覆盖了正在发生的区域一体化。在真正的全球化到来之前,必定要经历区域一体化。美国不愿意看到更多的区域化,因为它远离欧亚大陆,而北美的吸引力有限。美国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两个陆地邻国,隔海相望的是一些小的、较为贫穷的加勒比岛国。由于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墨西哥已经接近是美国的经济殖民地。但在人口方面,却是墨西哥主导着美墨之间的一体化。由于拉美裔人口的增加,可能改变美国的国家、种族和文化特征。墨西哥成为美国投资与生产的乐园,同时,美国也在两国边界修筑铁丝网,架设各种探测装置,增派武装巡逻人员,以防止墨西哥人进入美国。这样的全球化是单方面的:穷国向富国改革开放,让出市场;富国对穷国闭关锁国,保守技术。这个全球化以穷人和穷国为代价,因此不可能走出很远。

  对目前的人类而言,地球是一个封闭系统。虽然有宇宙飞船前往月球、火星和太阳系之外,但人类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活动仍局限在地球之内。全球化在封闭的系统内进行,不应该放纵它。如果实现了全球化,那对人类发展很可能不是好事。那时,人类发展的“熵”——原指热量在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将达到最大,世界各地的人种和文化将不再有差别。人类的 “热量”将均匀分布,不再流动。于是人类历史将进入“热寂”——真正的“历史的终结”。

  在有限的空间中,生物密度的增加导致它们彼此联系的增加,并对它们产生压力,因此,生物发展出新的组织水平来应对压力。生物化学家和控制论专家弗里德里克·菲斯特把这种变化称为“定律”,因为它对整个生物界都是有效的。他认为,(1)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手工业、技术和贸易是孤立的,零星发展的,互相之间没有联系;(2)然后,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形成了一个单一的世界体系(系统),但增长和相互联系是无序的,因而不能持久;(3)于是一个高等级的结构开始自发产生,它有工业和技术的次级结构,分散的经济单位。这样的结构才是稳定的。但自20世纪中期以来,因为人口增加等原因,我们又回到了(2)的那种无序状态。2008年开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就是这种无序状态的一个结果,很快波及全球。

  全球背景下的区域化是高等级结构,也是自发结构。在全球化的喧嚣下,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区域化。西欧曾经很排斥东欧,现在却在吸收那个地区,以建立一个欧洲共同体,并排除俄国将来的威胁。南美、非洲也都在一体化的过程之中。区域化是通往全球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建立在区域化基础之上,全球化才有坚实的支撑。但是,由于美国的鼓噪,这必要的一步常常被忽视了。关于区域体系,查尔斯·蒂利在《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中说:“国家形成体系,在一定范围内它们相互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们的相互作用影响每一方的命运。由于国家总是产生于对领土和人口的控制的竞争,它们总是成群出现,通常形成体系。”

  中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位,与欧洲有很大的不同。秦王嬴政结束了 “对领土和人口的控制的竞争”,把全国统一在一个人的权力之下,除了抵抗来自北方的入侵之外,与外部的联系较少。中国对外政策的模式则是汉朝开始的朝贡制度,在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国家体系。中国没有向朝贡国扩张,与这些国家维持着基本上和平的、虽然是不平等的关系。在安全和贸易方面,各朝贡国对中国有一定的依赖程度,而中国本身又自成体系,不愿意与外部世界交流。这是清朝对西方到来反应迟钝的主要原因之一。朝贡体系是亚洲区域化的雏形,当然,我们今天可以批评它不注重中国商业利益的虚荣,或者君临天下的帝国主义思维。

  区域化早于全球化。当全球化真正到来时,区域化仍将继续存在。没有次级结构支撑的超级结构不可能稳定。在《东亚的复兴》中,阿瑞吉等人认为,“由许多邻近国家组成的,按照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维度,在广泛领域中都存在显著依存关系的国家群体。”皮特·卡赞斯坦在2005年出版了 《地区组成的世界:美帝国时代的亚洲和欧洲》。他认为,今天的各区域不是自由的,是“嵌入”美国帝制之中的。在冷战期间国家利益受到威胁之时,美国制造了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区域力量,以为美国的支持力量。此后,美国不会再允许新的区域力量出现。

  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的控制权是二战的战利品,美国向这两个国家提供安全保护,两国对美国保持忠诚,并出让部分利益。在2009年之前,日、德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也就是说,前三位的经济体都处在美国的控制之下。日本和德国的离心将大大削弱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像苏联帝国一样,苏联的解体是从东欧附庸国开始的,然后才是它的几个加盟共和国。美帝国也面临内部的破裂。日本和德国不会永远一心一意地跟在美国后面。

  在全球的所有地区都出现了区域联盟,走在最前面的是欧盟。欧盟的产生以经济合作为先导。其他地区正在紧跟欧盟的不乏。2008年5月23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举行了非洲联盟(AfricanUnion)小型首脑会议。参加会议的首脑来自12个非洲国家,包括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非洲大国。他们提出要逐步建立联邦制的非洲合众国。非洲联盟成立于2001年,共有8亿5000万人口。巧合的是,在提出建立非洲合众国的同一天,南美洲的12个国家在巴西利亚签订了 《南美洲国家联盟宪章》,使南美的一体化进程又迈进了一步。南美洲国家联盟(UnionofSouthAmericanNations)成立于2005年,几乎涵盖了整个南美洲。北美则有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在过去和现在,东南亚国家彼此都有一些恩怨,现在也更加密切地合作,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已经从一个安全组织变成了全面合作的区域同盟。

  印度次大陆上从来没有过统一国家。印度成为现代国家是次大陆区域化的结果。这个过程由英国殖民者使用暴力而完成的。在英国人撤走之后,次大陆的区域化出现倒退,印巴分裂,后来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分裂。印巴之间有很深的疑心,目前没有统一的迹象。在民众层面上,因历史和宗教的原因,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等其他邻国的关系倒更紧密一些。次大陆的局势说明,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外界压力不可能代替内部凝聚力。

  这些联盟都刚刚起步,还是比较松散的组织。假以时日,它们必将能够达到区域一体化的目的,只有较大的国家或国家联盟才会在全球化中更有实力和竞争力。区域联盟的目的是加强各国之间的安全、经济和金融合作,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实现区域一体化,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区域化的浪潮表明,任何一个大国都不能仅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安全和繁荣。在当今世界上,即使最强大的国家仍然不够大。区域化浪潮正在压过全球化浪潮,但不会取代全球化。区域化是走向真正全球化的必由之路。由于此轮全球化是美国主导的,区域化的一个含义是,美国在各大区域中的作用衰减。区域内各国在建立更加密切的彼此联系,而不是辐辏向美国。

  当东亚的区域化大致完成的时候,欧亚大陆将出现一个放大版的19世纪的欧洲,各方进行地缘政治的争斗。在“东亚联盟”和欧洲联盟之外,欧亚大陆上还有北方的俄国,南方的伊斯兰世界(也将达成某种联合,现在有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自成一体的印度,在更南方还有非洲。届时,美国不再是世界的霸主,但将在大陆之外发挥重要的平衡作用。美国将成为放大版的19世纪英国。不过,美国相对于其他主要国家的实力可能比不上当年的大英帝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