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民“焖”电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 22:18  经济观察报

  463

  2010-04-05

  如果中国电影被看作股票的话,它一定是被竞相购买、极力热捧的一只:自2009年岁末至今,无限延长的贺岁档伴随着数不尽的大制作、小制作影片走马灯一样轮番登场,票房历史性地突破60亿元、激增的屏幕数量、专业预告片剪辑和特效公司的诞生,甚至职业影评人队伍的壮大,所有这一切,想必足以打造一张业绩斐然的财报。

  更关键的是,电影行业这一特有的光环效应开始集聚众多不同身份的操盘手。一些看似与电影行业并不直接相关的公司,纷纷投身这个炙手可热的市场,他们不仅像电影公司一样行动与思考,而且因其独特的优势,为电影不断赋予新的意义。

  这当中,时尚集团期待借助电影的力量,实现“营销成本的整合和新读者的唤醒”,更大抱负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公司”;网游公司“完美时空”则希望打造一个有声势的电影公司,并逐步构建“网游、电影、音乐、文学和网上社区在内的泛文化娱乐产业”;而其他更多的弄潮儿,则试图通过恰如其分地充当电影剧情表达的媒介,调动观众情绪与品牌和产品自然衔接。

  事实上,进入电影江湖早已成为西方众多异业公司熟稔的操作方式。在好莱坞的投资者名单中,就包括日本电子集团、石油大亨和软饮料公司等。而世界上最大的传播集团WPP2008年还曾为温斯坦公司投资了250万英镑,这家电影公司可以让他们的客户预知即将拍摄的电影,来保证品牌有机会真正参与到电影中,而不只是简单地将产品植入。

  尽管出品方的身份在逐渐模糊,但他们都无可避免的需要面临电影制作链条上的三个关键节点:值得信任的投资人、不动声色的品牌植入者、精明而老练的发行方。

  至于票房,显然不再成为电影大军争夺的唯一战场。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影片扎堆所引起的票房惨剧——即便可以上院线,由于播放周期较原先大大缩短,票房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而人人都来拍电影的热潮,也无法阻挡行业内盛行已久的“二八理论”——赚钱和保本的影片占20%,赔钱的占80%。一定意义上,一系列投资组合、更多角色介入、多样化的收益方式都是分摊风险的新渠道。

  无论如何,在每部电影越来越长的出品人名单中,“一厂一片”、单兵独战的时代终究早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群雄逐鹿的活跃态势。而看上去,这仅仅是开始。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