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房价:莫把眼睛只盯着高地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 20:22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宋博 北京报道

  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2月重点城市楼市交易活跃,土地溢价水平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明显,多个城市创下新高。其中北京、南京、杭州溢价较高,达到70%~130%的水平。在地王频出的情况下,高地价似乎成为了高房价的“罪魁”。究竟是什么一再推高地价?房价过高的根由是否只在于地价呢?

  国企成幕后推手?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10个重点城市中,上海、北京、杭州、南京、重庆、天津、成都7个城市住宅用地1~2月溢价水平大幅超过2009年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多宗优质地块成交,使得溢价水平达到230%,是2月住宅用地溢价水平最高的城市。

  何谓土地溢价率?土地溢价率,即挂牌价和最终成交价的比。有业内人士指出,土地出让量和价格的变化对商品房的供给和价格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地王”频出,使得国企房地产企业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3月15日,北京单价地王1天刷新两次,最终以2.90万元/平方米成为新地王;3月11日,杭州国企继续高价拿地,处于远郊的杭州祥符单元9号地最终以总价高达26.85亿元被两国企联手拿下,折合楼面价10210元/平方米,溢价率达85.6%。中服地块虽已暂停拍卖,但其自从宣布挂牌开始就在业内被冠以“预备地王”和“内定国企”的头衔,国企催生“地王”似乎成为共识。

  3月18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称,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但据媒体曝光,此次“劝退令”只针对中央直属的国资企业,多数在过去一两年里疯狂拿地的“大国资”,如中信地产、远洋地产、海航置业、鲁能集团等都不在国资委限令名单内。

  业内人士分析称,此举对土地市场和楼市的价格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会使土地市场的拿地更趋理性,而国企应该会有所收敛。

  地价过高是否推涨房价

  近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土地供应新措施,宣布暂停热点地区高价土地的交易,以稳定土地市场,改进土地交易方式,控制非理性土地竞价,设立地价合理区间。在土地竞买条例当中,将增加配建保障性房和承担公益性设施建设等要求。

  今后北京土地拍卖将不再只是价高者得。另外,北京市国土局还宣布今年北京计划供应政策性住房土地1250公顷,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60%。并力争在上半年基本完成土地供应,年内全部开工。控制地价似乎成为抑制楼市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地王产生的原因并不简单,只是简单的行政手段是否能起到打击“地王”的作用呢?

  地王现象的出现,其原因是中国住宅的开发体制问题,只要土地供应模式依然如故,不设法促使住宅朝民生方向发展,就不会得到切实解决。这是最根本的体制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央企还是民营,只要政府在拍地,一样会产生地王。

  会产生地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流动性泛滥。尽管央行已经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面对大量在2009年释放的流动性资金已经无济于事。不遏制流动性,不能阻止“地王”现象,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更不能遏制中央所说的楼市投机行为。

  地产专家谢逸枫告诉记者: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楼市房价等问题,都应该回归土地上,方可解决或者解释为什么中国房地方产市场频繁出现“房荒”或“地荒”或“囤地”,另外是“闲置土地”或“地王”或“炒地”等现象不仅影响到市场供应,还推涨了房价,甚至影响到中国楼市稳定,更严重的是中国经济稳定。因此,解决好土地问题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源,尤其是房价,土地供应影响到市场供应,再影响到房价。

  但也有业界专家指出,房地产商的“暴利”是“导致”超高房价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北京市国土局、搜狐地产网等多家资料显示,以全国知名地产商万科在北京的部分土地成交信息,以及所售楼盘销售价格为例,业界人士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低地价未必带来低房价。

  万科在北京西南区域三块土地的成交数据表明,万科这三块土地的拿地时间分别为2005年6月至2006年7月,其土地成本折成楼面地价仅为413元/平方米~1116元/平方米,与近日央企北京拿地动辄上万、甚至超过2万的楼面地价相比,可谓是地板价。

  但该开发商的销售房价仍高达16300元/平方米~25000元/平方米,这说明低地价并不能保证低房价;其次该楼盘的楼面地价占销售房价比例仅为1.7%~4.5%,与当下一些人声称的地价占房价的比例约30%差距很大;再次,该楼盘的销售利润高达367%~632%,与其声称的20%~30%的平均利润也有非常大的差距。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