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色经济渐成地方经济支柱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 20:21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黄金生 北京报道

  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根据地方特色和地处长白山山脉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黑木耳种植业。据黄松甸镇党委书记韩香泉介绍黑木耳种植户仅黑木耳一项人均收入达1万元。这一切都归功于对特色经济之路充分的认识,充分利用了独特的资源,在特色经济之路上尝到了经济效益的甜头。

  特色经济,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是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集中体现。而比较优势又是由不同区域存在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决定的,特色经济包括区位、环境、资源、科技、历史文化,外部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构建特色经济格局能使区域比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特色经济的有序发展和良性循环,都昭示着特色经济将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特色经济因为其特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

  着力打造特色 提升竞争力

  特色经济的不断拓展壮大了产业集群的规模并完善了产业生态链条,在发展特色经济过程中,良好的产业环境,丰富的地方资源,造就了多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特色经济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而特色经济不但强调的是一个“特”字,更强调集群、集团化发展,多品种、系列化增强产品竞争力,才是特色经济的发展之路。

  “中国人参之乡”抚松县,为了增强人参的国际竞争力,十分重视人参名、优、新产品研发开发工作,人参深加工硕果累累。继长白山红参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第三十六届世界发明博览会获得尤里卡金奖以来,全县人参制品有长白山红参系列、长白山白参系列、保鲜参系列、低农药残生晒参系列、参药系列、参茶系列等8个系列69种产品。这些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备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各地的经验证明,按照市场要求,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和产品,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把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有利于避免产业趋同,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以特色带发展 多点开拓

  利用民间崛起的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能的产业基础,推进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这一思路为各地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最牢固的基础。

   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特色经济发展最迅速的产业集中在广东等南方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之路是值得各地发展特色经济拿来借鉴的。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特色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对于特色经济的产业链条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脆弱,产业界和有关部门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因此,在扶持产业龙头的同时,广东省中山市有关部门便把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衔接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尤其加强了产学研一体模式的探索,在特色经济的基础之上,壮大了产业集群,从而稳定了产业的基础。

  在广东中山市,特色经济的不断拓展壮大了产业集群的规模并完善了产业生态链条,良好的产业环境不仅造就了乐百氏等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构成中山品牌的领头雁。而且也吸引了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美的、格兰仕、四川长虹、TCL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中山投资设厂。

  1999年10月,古镇灯饰的名气才刚刚开始显现,中山市政府便牵头举办了首届国际灯博会。而这次灯博会却如同一个发动机,将古镇灯饰业从后台推上了前台。国内外许多灯饰厂家和经销商从这次灯博会中发现了古镇的价值,不仅纷纷前来采购,而且一度掀起了国内温州等地区的商人把灯饰厂迁到古镇的高潮。古镇的灯饰产业再一次发生聚纳效应,为“灯饰之都”的名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会展经济带来的最大的变化便是对于中山特色产业的视野的改变。利用会展这一平台,不仅拓宽了中山产品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会展促进越来越多的中山企业走上品牌之路,并把眼光瞄准了国际市场。

  发展特色经济 勿忘特色文化

  特色的东西本身也是文化,而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当今,特色经济的文化魅力似乎被人们忘记的荡然无存,而这一偏离了轨道的做法如果不被及时扭转,那么我们的特色经济之路也不会走得很远。

  在吉林的抚松,每年一届的“人参节”,让中外客商能更深刻的认识到长白山古老的人参文化,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人身神秘的传说。通过“人参节”这种特色的长白山文化宣传,带动了当地人参产业的发展,通过人参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当地的特色旅游,让世界更多的了解长白山独特的土壤和气候造就的独特的人参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审美信号的敏感和对于国际时尚潮流的认知,就是文化!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山的特色产业已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到访中山后,在如何做深中山特色经济的文化含量方面的讨论时,余秋雨如此说。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去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无论从创意产业的基础还是特色经济发展,这两方面在特色经济建设过程中都显现出文化对于今后发展的含义,因此,文化注入特色经济将对整个产业的提升和开拓新的机遇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站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起点上,发展特色经济应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首要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抢抓机遇,主动化解危机,充分发挥政策、资源、区位和环境四大优势,抓住国内外大型企业向资源富集地区转移投资的有利契机,使特色经济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