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寒食清明我们用吃喝唤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 09:40  中国广播网

  

寒食清明我们用吃喝唤醒

  到火宫殿吃馓子、凉面、蒿子粑粑

  很多美好的记忆,优良的传统,我们正伤心地遗失。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我们还记得,可是寒食的馓子、凉面,清明的蒿子粑粑,即使仍然很完好地保存在湖湘美食圣殿、小吃天堂的坡子街火宫殿总店,并成为流传千古的美食,然而知道它们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知道美食的背后,还有美好故事的人也许不会太多。火宫殿是湖湘小吃最集中的地方,其实在我眼里,还是现实版的“湖湘传统节日美食博物馆”——只是这个美食博物馆,不为一般人所知罢了。

  馓子,在古代称为寒具、环饼,在清明节前的寒食,像今天的人们推崇“低碳生活”举行“地球一小时”活动一样,古人,在寒食这一天,必须灯火冷清,每个人都成为一盏“省油的灯”,每个人都“低碳”起来,人们不能吃热食,只能冷食早几天油炸过、又脆又香的馓子,只能吃凉面。后来,馓子和凉面作为节令美食,出现在火宫殿庙会前的小摊上,到民国时期,火宫殿的张桂生制作的馓子成为“长沙最好呷”,而在张桂生手中,火宫殿的馓子也有了炸馓和煮馓之分,口味分咸、甜两味。炸馓金黄酥脆,煮馓则味美色鲜,清香可口,其上还盖上牛肉泥,称为绝味。

  清明时节的蒿子粑粑则以清嫩蒿叶、夏枯草、地菜子捣碎和米粉制成,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老长沙人重节气,认为“清明吃了青,走路一身轻。”

  用吃喝表达千载不变的热爱

  传统节日的美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可能,要尽量保留,并且传统节日的目的,就是可让“民德归厚矣”,让人们在即使过分功利、过分匆忙的年代,也仍能保持一份厚道之心。

  俗话说:学音乐的孩子,不易变坏。而在厚重传统文化浸润中的孩子,也不易过激。这一切正象我们在读书时常常唱起、至今仍觉得温暖的歌:“原来世界怎么变,友好的心不损。潮流混乱也不乱,大家始终劝勉,心中至真至诚,绵绵千载,此心不变。”

  用味蕾去体验传统节日美食,是让我们的孩子最易记住传统最便捷的方式。我们希望我们的美好节日能够流传,希望我们自己永远都葆有一颗厚道的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