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天放掉过半积压项目 银行四月信贷暂不限量 多家银行总行目前未下发二季度放贷计划,但普遍预计二季度信贷总量会更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 08:22  南方都市报

  

一天放掉过半积压项目银行四月信贷暂不限量多家银行总行目前未下发二季度放贷计划,但普遍预计二季度信贷总量会更紧
银行四月份暂不限量的信贷大餐,预计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IC供图

  

一天放掉过半积压项目银行四月信贷暂不限量多家银行总行目前未下发二季度放贷计划,但普遍预计二季度信贷总量会更紧

  昨天是进入二季度的第一天,经过了一季度中后期信贷的大幅控制后,银行放贷又恢复了1月初时的大幅放量。

  昨日,多家银行广东省内分行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目前总行并未有下发二季度的放贷计划,银行放贷暂时没有总量限制。而记者从广东某地一银行获悉,截至昨天下午,该行个贷业务已放掉了一季度积压项目的一半以上,至截稿时还在继续放贷。

  尽管本月初银行应该会继续冲量,但银行普遍预计二季度信贷投放总量会更吃紧,各家银行在冲量后也会相互比较,随时调整贷款规模,将贷款增速保持在同业平均水平。

  放贷节奏会随时调控

  央行的一季度货币政策会议内容显示“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对此,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相对均衡是与去年相比,今年信贷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而且信贷投放要根据经济活动的展开情况以及实体需求,不能因为刻板地遵守所谓的“均衡”而违背经济规律,要允许各月份、季度的小幅波动。

  某国有大行信贷部人员称:“今年和往年的情况不太一样,以往一季度的贷款在全年贷款中的比重达到40%左右,但是今年央行进行了窗口指导,全年各季度信贷投放将比较均匀。因为1-2月份贷款增量已经接近全年预计规模的30%,所以3月份行内做了严格控制,很多项目都推迟到了4月份进行。由于积压项目比较多,而且各分行都在争夺贷款资源,估计月初贷款增加会比较快。每家银行都会在4月初的时候制定2季度的信贷投放规划,由于年报披露和路演的关系,2季度工作会议将推迟到4月中下旬召开,到时候才会讨论具体数字。各家银行也会相互比较,随时调整贷款规模,将贷款增速保持在同业平均水平。”“贷得多了,会被监管部门问询。”

  据一家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有关负责人透露,进入4月分行仍然按照原有计划放贷,未有总量显示。预计二季度信贷投放计划将在中旬总行工作会议中下发,但不排除总行随时对放贷速度进行调控。“总行每天监控全国放贷的进展,适时调控会随时进行。”而上述上市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总行的放贷计划会以内部文件的形式下发给总行。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的相关人员也透露,总行会按月给分行下达放贷指标。

  由于是新季度的第一天,昨日不少银行开始大幅发放贷款,而记者从广东某地一银行获悉,截至昨天下午,该行个贷业务已放掉了一季度积压项目的一半以上的贷款,至截稿时还在继续放贷。

  二季度信贷整体将趋收紧

  尽管二季度银行对信贷暂不控制,但央行在前日披露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内容时表示,“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但此前,央行的政策声明的表述均是“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对此业内人士预计,二季度银行信贷投放总量会有所收紧。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此前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次又提出引导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实际上央行已在收紧信贷政策。一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尽管总行尚未通知二季度信贷投放的具体计划,但预计信贷总量会更吃紧。

  该人士分析,一方面是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的问题已较明显,而中国加息又会加重热钱流入的压力,因此利率工具短期内不会轻易动用。因此货币政策将更多地使用数量工具,再加上迫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商业银行和不少股份制银行都存在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因此银行自身也有控制信贷规模的压力。

  对刚刚过去的3月份信贷规模,业内预测差异十分之大。一些机构判断是4000亿。某报周四援引资深银行业消息人士的话报道,3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约为人民币6000亿至7000亿,申银万国在报告中指出:“我们预计3月份信贷投放8000亿左右,1季度累计信贷投放近2.9万亿,尽管比去年同期少增1.7万亿,但仍然超出管理层所认可的水平。”

  根据这些不同的判断,结合前两个月的情况,一季度的贷款规模在全年计划中占比为33.3%-39%。前者较为接近3322的推测,后者则倾向于4222的节奏或者是商业银行传统的4321模式。

  本报记者 胡静 王晶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