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N次含泪甩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 01:42  中国经济时报

  ■许锋

  成人之后,不轻易流泪了,但凡流泪,都是到了伤心之处,有情伤(情感)、有职伤(职场)、有暗伤(被人诬陷)、有感伤(追忆、想像)、有神伤(一切无来由的)。有时看着书报,瞌睡了,打了个哈欠,也能溢出几滴眼泪,那什么伤都不是,是条件反射,或者顺带流泪。有时电脑屏幕前坐久了,眼睛麻麻的,一揉,眼泪下来了,那也什么伤都不是。

  咱不轻易流泪,但是人家一直在流泪,边流泪边大干快上,真是让人心疼。那日走过繁华的北京路,看到一个熟悉的牌子正在挥泪甩卖,原因是转行、清仓,再不“做”衣服了。大喇叭一个劲地喊,买吧买吧,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儿——我猛地想起,大约五年前,在另外一座繁华的特区,这个牌子也正在挥泪甩卖,原因与此大同小异。五年了,不容易,真不容易,转个行儿一点都不像人跳槽,说跳就跳——假如一个人跳了五年都没跳成槽,那就一个原因,他不是人才,根本没人要。

  其实,假如你在各个城市间游走,就会发现,这个那个很多个牌子的衣服都在清仓,都要转行,但是都还没转成。也许,是那些“牌子”积压得委实太多了,要用五年的时间在各地消化;也许,就是一种倾销手段,而且保证屡试不爽,否则按照现在的办事效率,五年时间都上月球啦。

  “含泪”总让人伤心,“甩卖”总让人眼球一闪,或者两三闪,在这个词语刚问世时,真的那么吸引人。人们挤破头,就是为了不让人家太伤心,既满足自己买“名牌”的欲望,又成全人家转行的念想,一举两得,行善积德。在这个词语风行的这些年里,估计绝大部分的商家都用过了——餐饮一般不会考虑,若是包子也含泪大甩卖,那一定被人嗤之以鼻,若是兰州牛肉面馆也含泪要转行——转就转了,含的哪门子泪,都说西北人利落、干脆,大抵就体现在这里了。如此,穿衣戴帽可以含泪大甩卖,住的房子可以含泪大甩卖(目前没这么好的事儿),坐的车子可以含泪大甩卖(目前没有这么好的事儿),但进嘴儿的东西一旦含起泪来,怕只会吓走了人。

  是的,这个词语还在风行。走在街上,这一家含泪,那一家含泪,都低调做人,高调做事,都把眼泪向天上乱抛、向人群乱抛、向你的腰包乱抛。还是有很多人进去的,真的,我亲眼看见。和我当年第一次被吸引,也像要成人之美一样,如今时过境迁,进去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心没变。

  但凡一个词或一个词组,用久了,要么被丢弃,要么被注册,“含泪大甩卖”这个词语真好,“含泪”两个字,形象生动简单干练,“大”这个字巧夺天工,夺人耳目,“甩卖”两个字组合到一起,给人以排山倒海般的力量——看一看,五个字组成的词组,体现动作的有三个字,“形容”的有一个字,“名次”有一个字,此种文字功夫,岂是李白的“窗前明月光”能媲美的?

  国人中到底有聪明绝顶之人,发明这个词组的人,应当将其注册为一个品牌,保护起来,或者收取品牌使用费。用了这么久,还未见衰弱之相,只能说其品牌影响力非常不错——以后走过路过时,但凡看见这样的字眼,你一定要将它看成是一个牌子,不管是裤子还是裙子,不管是皮鞋还是蚊香,不管是皮包还是腰带,冲着可人的“小女生”在门口拍红了手掌,你也该进去“瞻仰”一下。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