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用合同无效来根治商业贿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1日 02:00  第一财经日报

  刘春泉

  某些曾经让人尊敬的跨国公司,因为在中国行贿,在海外被监管机构查出来,而国内司法机关却罕有反应,这样的新闻已经不胜枚举了。

  虽然受贿者和行贿者也确有最终被绳之以法的,但是,每个商人从自己在华经商的实际体会都知道,要想彻底做到撇开潜规则,完全拒绝商业贿赂,那很可能遭遇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因此,很多现实主义的公司的做法就只能是通过尽量合法的途径,来达到既满足索贿者的贪欲、又不触犯美国反海外贿赂法等母国监管要求的效果。比如,向知名高校提供赞助,达成默契,然后让高校给权贵的子女提供入学机会和奖学金;通过赞助第三方学术或者行业、公益机构,由这些机构以学术等名义满足权贵们的名利需求,等等。

  为什么商业贿赂会泛滥呢?

  因为,首先贿赂被查出来是小概率事件;其次,就是查出来,也没有什么严重后果。对企业来说,也许具体行贿的员工要负刑事责任,大不了换掉中国区相关的管理层、在母国罚点款了事。已经签掉的合同、拿到的大单,还是会继续履行,公司的利益还是有保障的。

  所以,仅靠刑法手段,改变不了目前商业贿赂泛滥的局面,这已经为多年来的实践所证实。现在连医生、教师这样受人尊敬的职业都存在索、拿红包现象,甚至企业请律师打官司,某些利欲熏心的家伙都向律师拿回扣!

  笔者以为,要铲除商业贿赂,就必须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让诚实的人能通过正当竞争获得商业机会,不要让老实人因为不行贿而吃亏。

  按照某些人的惯常思路,指定某个部门去负责打击商业贿赂,我看是不行的。这些年商业贿赂有增无减,已经证明了光靠行政和刑事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有人说香港因为廉政公署的建立就改变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贪腐成风的局面,因而主张内地也建立廉政公署。殊不知我们现在反贪腐的机构比廉政公署多多了,可现在的反贪腐大案,有几个是当地监管机构查出来的?

  笔者关心的是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贿赂存在的土壤。

  那就是通过制定反商业贿赂法和修改合同法,对于查证属实有商业贿赂行为的,不管是招标、拍卖或其他方式达成的合同,统统归于无效,未履行的,重新招投标;正在履行的,能重新招标的,重新招标,不能重新招标的,由中标企业继续履行,但要课以巨额罚金;合同已经履行完毕的,扣除经独立社会中介机构审查后核定的成本,将其利润收归国库,并且规定收归国库的部分,必须拿出不少于30%用来奖励举报者。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商业贿赂的案件,其管辖必须是异地管辖,罚没收入上缴管辖地的财政或中央财政。中央不妨制定一些政策,把中央企业和一些发达地区的贿赂案件交给贫困地区管辖,也许可以成为一种“转移支付”。

  用合同效力来颠覆商业贿赂,在法理上说得通吗?能。因为商业贿赂损害了商业公平竞争的秩序,扭曲了正常的商业伦理,败坏了社会风气,贻害无穷。

  用这种办法来根治商业贿赂,有可行性吗?有。商业贿赂存在之根本,说到底还是在于谋取利益,如果确定查证属实的商业贿赂将宣告合同无效,那么,根据合同法原理,合同无效,即自始无效,这样的法律颁布实施之日,就是公司警觉和预防自己的员工实施商业贿赂之时。而且,这样一来,所有的竞争对手都会虎视眈眈,一旦发现商业贿赂必定会尽力揭发,从而使商业贿赂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作者系北京市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