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物流园“不务正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6日 21:39  中国产经新闻

  一些地方政府反倒鼓励物流园区开展商贸活动

  本报记者 李萍报道

  物流园区在中国的发展已有10多个年头,数百座物流园区也已拔地而起。不过,金灿灿的物流园区招牌背后,各家物流园区形态悬殊,更有不少物流园区内,商贸为主,物流为辅。

  物流边缘化

  如火如荼的物流园区建设浪潮正在席卷中国。

  权威统计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475家物流园区,2009年,又新增近200家规划、在建和建成的物流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3134万平方米。“在国家振兴规划的引领下,物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最突出的表现是物流园区发展。”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撰文表示。

  与目前物流园区热潮相对比来看,之前的统计数据很难让人乐观。2005年,有媒体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称,全国在建和已建成的各类物流园区已经逾千,然而空置率却达到60%。

  亿博物流咨询公司《2006年以来中国物流园区专项调查报告》称:大部分建成或在建的物流园区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对园区建成后为谁服务、怎么服务、市场规模、潜在服务对象等类似问题,园区的规划者们大多回答不明晰。

  近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三山国际物流园遭到媒体质疑。据了解,三山国际物流园2004年即已经进行了立项规划,最初被定义为国际性物流港区,现在则被定义为生态休闲居住新城,其中港口物流成为三山的五大产业之一。

  三山国际物流园所做的调整,或许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但是,联系之前物流园区兴建过程中所出现的定位不清问题,让人不得不疑惑的是,目前已经开始运营的物流园区,主业为商业等其他产业,物流变身为辅业的现象,仅仅是个别案例,抑或已经发展为普遍现象?

  对于上述疑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则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随着物流热度的提高,上述现象“肯定是更多了。”

  赔钱的物流业务

  为什么呼声甚高的物流业务,在量身定做的物流园区中反倒沦为配角?

  理论上,只有商品发生产权交易,才会产生物流需求。姜超峰说,物流与商业设施本就密不可分,二者一定程度上的结合确实没有问题,但现在出现商贸为主,物流为辅的现象,实属本末倒置,已经成为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

  “主要是收益问题。”另一重要身份为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的姜超峰表示,兴建物流园过程中,一般前期投入较高,包括高昂的土地费用,及土地上造价颇高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建成之后,相关主体需要尽快还清数额庞大的贷款。而真正的物流业务,往往收益较低。

  身在其中的物流园显然更明白上述道理。一不愿具名的物流公司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很多物流园区均想方设法通过物流业务以外的其他途径获得回报。一方面,商贸所得收入远高于物流收入。另一方面,土地为稀缺资源,部分物流园区通过“囤积”土地,待土地价格升高后,将土地卖出或与其他企业合作运营相关项目。

  上述人士还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对于当地政府来说,物流园区经营商贸业务,所得收入高于物流收入,上缴当地政府的税收亦相应提高,再加上物流园区在解决人口就业方面的功能,繁荣经济的功效,一些地方政府反倒鼓励物流园区开展商贸业务。

  据悉,中物联的调查显示,各级政府参与推动物流园区建设的积极性最高,其中政府规划推动建设的物流园区比例计85%,通过省级政府审批的计32%,地市级政府审批的计59%,区县级政府审批的占9%。

  按照浙江通创物流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成锋的说法,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均有规划权,不仅各县市区在轰轰烈烈地搞物流园区布局规划,而且很多个县级市一规划就是“三大园区五大中心”。“现在有些地方在规划物流园区时像分家财一样,搞平衡,每个县市都有一点。”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