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给强者话语权 温州“镇级市”初体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6日 21:34  经济观察报

  陈周锡

  462

  2010-03-29

  陈周锡

  3月24日,黄朝钦带领一批龙港镇干部,前往鳌江、塘下、瓯北和柳市,考察交流强镇扩权试点经验。作为温州市委政研室社会处副处长,现在黄朝钦的另一个头衔是龙港镇委副书记,温州第一批推进强镇扩权的下派干部之一。

  截至本月底,温州5个强镇扩权试点镇——乐清市柳市镇、瑞安市塘下镇、永嘉县瓯北镇、平阳县鳌江镇、苍南县龙港镇,均已出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目前,温州已成立市强镇扩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把强镇工作列入各县(市、区)领导班子的业绩考核重要内容。

  尽管本意并非 “撤镇建市”,但这次强镇扩权背后释放出了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迫切信号。来自今年全国两会的消息,中国将积极研究完善设立县级市的标准,把人口、经济、财政、税收以及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和标准的县(镇),适度改设为市。

  一直以来,龙港要求权力下放的呼声尤为强烈。“现在下放的权力在分局比较多,镇里实际得到的权力还比较少,镇政府怎么统筹协调部门,这些权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黄朝钦说,“温州‘镇级市’改革要循序渐进,一下子到位很难,这涉及到部门权力的调整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强镇:小马拉大车

  龙港镇位于温州南部,是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常住人口达28万,外来人口10万多人,2009年工业总产值233.5亿元,相当于中西部的一个地级市。据了解,去年龙港财政收入近9.5亿元,约占苍南县的40%。

  龙港镇书记林万乐说,现有体制与城市化发展格局极不适应,投资环境欠佳导致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趋缓;行政区划限制导致产业布局难以拓展,制约了产业的培育和升级;财政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财政运行困难,束缚了城市建设和发展;镇级城镇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导致城市管理滞后,群众反映强烈;政府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核定难以适应现有发展规模等。

  林万乐说,尤其是城镇执法压力最大,龙港汽车保有量高达3万辆,而在编的能上路执法的交警只有6-8个人。另外,龙港有3000多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60多家,但安检部门只有13个人;龙港去年返回的可用资金为4000万元,而交通、环卫等社会管理支出的就要8000万元;上马项目融资平台缺乏,唯一的国资水产公司屡次被抵押担保等。

  “这种小马拉大车的发展困局,说明了龙港的上层建筑已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一位龙港镇干部说,以前县里很多权力没有下放,作为镇一级政府又没有执法权,因此镇里的管理压力也比较弱,社会管理功能很难充分发挥,“责大权小”问题成为温州强镇发展的制约瓶颈。

  事实上,龙港撤镇建市的呼声尤为强烈。10多年前,就有官方人士和民间人士提议,将龙港、鳌江两个镇合并建立县级市,当时由于行政区划等原因一直没有实现。至今,这个龙港的群众和官员都抱有这种想法,很多依靠农民自己力量建成的新型城市,每年为国家和上一级政区增加数以亿计的税收,应该在行政上承认龙港的城市性质。

  据介绍,这5个强镇扩权试点镇,均不是县(市)政府所在地,但都是当地的经济中心,财政收入占全县(市)比例都在30%以上,其中泵阀、鞋革、服装等企业品牌云集的瓯北镇,更是高达70%以上。

  “镇级市”由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率先提出,旨在下放权力、加快促进强镇向城市转型升级,并非行政区划的“撤镇建市”。

  最近邵占维撰文说,目前30个强镇区域面积占全市1/10、人口占2/5、经济总量占1/2强,但普遍是工业比较强、三产比较弱,管理体制沿袭农村乡镇的实际。从去年开始筛选5个强镇实施城市化试点,按照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和理念,抓好科学规划、强化城市功能、增强整体实力、优化发展环境,确保惠泽民生,全面提升强镇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集聚辐射能力,着力解决责大权小功能弱的突出问题。

  上个月在瓯北举行的温州强镇党委会上,邵占维表示,开展强镇扩权试点,加快强镇转型升级,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符合温州实际,事关全市发展大局,我们要把强镇改革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权力下放“不充分”

  根据温州市发改委起草的 《关于推进强镇扩权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县(市)加大对强镇用地、财政、项目的扶持力度,扩大县(市)派驻强镇部门权力。同时,要求建立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大队、镇审批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招投标中心。

  《意见》要求,县(市)派驻强镇的机构建立分局,支持建设规划、国土资源、财政(地税)、国税、质监、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派驻强镇的机构建立分局,分局正职由县(市)部门领导兼任或明确为副科级。在核定的编制内,强镇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内设机构。规模特别大的镇,综合考虑人口、面积、经济发展水平、财力保障状况等因素,经批准可适当增加内设机构。建立镇党委、政府对驻镇部门主要领导实行年度评议的机制。

  在这轮温州强镇扩权中,五大强镇的党政部门首度实现 “高配”。《意见》要求,试点镇根据工作需要,镇委书记可进所在县(市)委常委;同时,镇长明确为副县长级,列席县(市)政府常务会议。

  目前龙港等五大试点 “镇级市”,均已出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权力下放还不充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之前龙港镇要求苍南县下放88项权力,但批复通过的只有49项。根据批复意见,这些权力主要下放到县职能部门驻龙港的分局,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镇里得到的权力只有8项。”土地储备中心、招投标中心至今尚未有启动消息。同样在鳌江,40多项放权要求,只批复了20项,权力依然集中在分局和便民服务中心。

  尽管如此,部分放权已令强镇领导倍感欣慰。

  “龙港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林万乐说。今后在用地上,县政府在修编土地利用规划时,将增加龙港的建设用地总量和指标,同时单独切块安排一般用地指标不少于全县的1/3。在财政上,镇级财政收入比上年超收部分,县里给予龙港60%奖励;今后龙港土地出让净收益70%归镇里。在项目上,县政府提出并组织实施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优先安排龙港产业和基础设施、社会实业项目。

  鳌江镇镇长苏立盛表示,县里对鳌江的支持力度是试点镇中最大的。镇级财政收入比上年超收部分,给予龙港30%奖励,今后该镇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全额归镇里,其中60%由镇安排支出,40%由县政府安排用于该镇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成立的龙港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已有县发改、经贸、国土、公安等30个政府职能分局入驻,主要涉及相关基本建设、市场准入和便民服务等审批事项。林万乐在今年龙港人代会上表示,进一步健全“土地使用、财政支配、行政审批和社会管理”四大权限,不断完善“城镇综合管理、审批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公共资源管理中心”四大平台建设,全面提高龙港县级管理权限。

  “镇级市”能走多远

  “要循序渐进,一步到位很难。”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社会处副处长黄朝钦说,温州强镇扩权改革,涉及到部门权力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

  黄朝钦说,现在县级政府下放的权力在分局比较多,镇里实际得到的权力还是比较少。他说,县里权力下放了,财政、土地出让金都归镇里,就会面临发达城镇与欠发达镇的统筹难题。同时一些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下放权力的积极性并不高。“强镇协调能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这些权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一位不愿具名的龙港干部说,一位县部门领导在龙港考察时,满口答应要在龙港设立分局,令当地干部很是兴奋。眼看一个月过去,设分局的事情还是杳无音信,镇领导很是着急。于是,龙港干部打电话问他设龙港分局事宜,得到的回答是:“不是我不同意,是我们的领导班子不同意。”

  黄朝钦说,同时也要看到强镇扩权还存在执法难题,从省里扩到市里、市里扩到县里好操作,县扩到镇里难度比较大,因为镇一级政府没有执法权,所以为什么现在扩权都扩到分局、审批中心,扩到镇里并不多。

  鳌江镇镇长苏立盛说,由于长期以来镇职能存在部门不健全、专业人员不足问题,即便有些权力放下来,镇里还不一定具备操作能力。

  于是有人担忧,温州“镇级市”能走多远?

  在1996年,龙港被国家11个部委列为“小城镇改革”试点,也在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等7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镇级金库,享受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随着主要领导的更替,当初获得“委托授权”的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几年后又被悄悄收回,龙港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滞缓。

  和龙港一样,鳌江也是1996年“小城镇改革”试点镇之一。苏立盛说,每个领导都有一套施政想法,一旦新领导发现强镇扩权致使县政府管理不顺,或者县财政入不敷出,他们就有可能把权力收回来。强镇扩权改革缺乏一种硬性规定,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督促检查机制,现在仅仅用行政力量去推动,能走多远、做得怎么样,都还不好说。

  “温州镇级市改革,采用权力委托方式,是对现有行政体制的一种突破。”温州市发改委综合体改处处长邹向阳说。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说,在国际上,“市”不仅是一个行政级别的概念,而是对生活品质、基础设施、产业集聚方式、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达到一定综合标准的人口聚居地的称呼。陈建军表示,中国今后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建成更多生活质量有保障的小城市,“镇级市”的出现是其重要一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