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透视与老字号相关的图书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6日 08:03  中国质量新闻网

  那些历久弥新的牌匾

  ——透视与老字号相关的图书热

  ●潘启雯

  老字号,意味着品质、亲切和唯一。同仁堂全聚德、冠生园、楼外楼、六必居、狗不理、荣宝斋、瑞蚨祥、内联升……这些百年老店见证了新中国60年的成长历程,它们的牌匾经过岁月的洗礼更加熠熠生辉。中国老字号的传承与继承,创造与发展,仍然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思考。

  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各地旅游业的兴起和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不断加强,有关老字号的图书出版或再版却呈方兴未艾之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产品同质化、生活品质化的当下,人们不再简单追求物质的满足,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关怀慰藉,这也是人们关注老字号命运和相关图书争相出版或再版,并引发阅读热潮的主要原因。

  浓浓的怀旧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拥有85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北京的老字号可以说遍地开花,那些老字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是古都北京的宝贵遗产,也是现代北京的特色名牌。在图书市场上,讲述北京老字号的图书亦格外多。王永斌的《北京的商业街和老字号》和《北京的关厢乡镇和老字号》、王正志编著的《中华老字号:认定流程、知识产权保护全程实录》、徐城北的《字号文化:转型艰难老字号》、丁维峻的《北京的老字号》、梁金生主编的《城南老字号》……这些书有讲述北京老字号的,也有系统讲述老北京的商业街的,而且大多图文并茂,书中浓浓的怀旧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以《北京的商业街和老字号》为例,它一改只孤立的介绍老字号的写法,而是将老字号放在商业街中去写,这样便于看清其发展的轨迹。与此同时,本书不仅写商业街和老字号繁荣发展的现象,重在写其发展繁荣的内在原因——它既写今天尚在的老字号,也写不复存在的老字号。过去有些老字号不是因为产品质量差或招待顾客不热情而退出商业市场,而是经营者头脑守旧,没有认清社会发展潮流,而被社会淘汰。作者以三山斋的眼镜、万昌的锡器、花汉冲的香粉等为例,它们的商品确实曾名噪一时,但是经营者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换商品,所以,只能败下来。而老字号成文厚的经营者就是认清了这个问题,及时地比经营老式账本,改为新式簿记账,从而取得成功。

  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的地方会产生不同的老字号。这几年各地也都出版了介绍本地老字号的图书,比如周磊的《湘潭老城故事》、徐南铁和李珏的《不老的老字号:广州酒家传奇》、齐守成编著的《盛京老字号》、任凤霞主编的《吉林老字号》、甘肃老字号编委会编写的《甘肃老字号》、郑孝时和孔阳合著的《明清晋商老字号》、“老字号·名字号”(百年山西丛书)、“杭州老字号系列丛书”等等,都详细介绍了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老字号,颇为难得。

  揭开老字号历久弥新的传奇与秘密

  老字号能传承几百年延续下来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像同仁堂、全聚德等成功转变为现代企业的老字号的经验更值得关注。与那些简单介绍老字号前生今世的图书不同的是,近几年书市上也出版或再版了一些深度剖析老字号成功秘诀的图书,它们对人们理解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无疑更有帮助。

  给企业写传记对于作家来说一向是一个难点。一方面要客观、真实,另一方面要兼具故事性、可读性,此外还要真正说良心话,凭良心写文章。边东子的《国宝同仁堂》可以说是颇具代表性的一本。

  对于同仁堂——这个中国普通老百姓抱有深厚情感的品牌来说,那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千古一诺也许并不陌生,它不仅成为了同仁堂人质量立业的准绳,也成为了许多行业效仿的标杆。边东子则充分发掘了同仁堂“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精神,记述的不仅是同仁堂从创立之初的千古承诺,而是进一步描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品牌为何会历久弥坚,成为质量与诚信的象征,揭示了一个百年老店如何发展为闻名遐迩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的历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宝同仁堂》的史料丰富、事例生动、故事鲜活,加上企业发展历程引发的深层思考,使该书更具历史感与可读性,特别是在高呼“做大、做强”的时代,同仁堂人却坚持“做长、做大、做强”的理念——把“做长”置于同仁堂发展之首——这或许更是同仁堂几代人留给现代管理者及后人的一剂“中国式管理”的“良方”。

  在探讨老字号历久弥新的图书中,比较难得的还有都梁《荣宝斋》,作者铺开了一段精彩纷呈的兴衰传奇史,一段曲折历程的激荡写照。《荣宝斋》值得我们期待的东西确实很多,比如令人心驰神往的中国古董鉴赏、老字号的经营管理经验和理念等。从始至终,传奇和激荡就是一张纸的两面,作者则是巧妙地借用文化的脐带让它们与历史紧紧相连。

  张建安编著的《老字号财智传奇》,主要从两方面介绍了我国一些知名的传统老字号,一方面从“财”即经营之道的商业文化角度来总结兴衰之本,一方面从“智”即人文智慧的一些传奇掌故来揭示其百年老店的文化传承。

  何以让老字号的写作滋味绵长

  老字号,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甚至不仅仅是一个品牌,它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怀旧的“借口”。为此,这就要求作者们在撰写有关老字号图书时,不但要对老字号的历史掌故做到如数家珍,还要有出色的文字能力——这样的文字读起来才能滋味绵长,方不辜负老字号在读者心中的名望。

  徐城北是国内首先系统研究老字号文化的作家之一,在《字号文化:转型艰难老字号》之前,就已经出版了《老字号春秋》与《花雨纷披老字号》两本图书。他是写散文的好手,《字号文化:转型艰难老字号》是他第三次写老字号的成果。书中再配以精美的图片,为读者指出了一个别致的旅游线路,读来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比较耐读的老字号图书,还有由邓向东等绘编的《老北京那些事儿》和李其功的《边吃边聊:饮食漫笔及小吃地图》等。

  夕阳下的老北京人如何留住那过往记忆的沧桑?新一代北京人将如何触摸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文化根基?憧憬中华文明古国故都文化的中外游客如何能够寻觅到老北京的魅力?《老北京那些事儿》用地道的京韵京味,讲述老北京独具特色的趣事闲闻,风土民情,从诗、文、画三个视角,复原老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贯穿于老北京的衣食住行,各行各业中的仁义礼智信,胡同人家的喜怒哀乐忧,通过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借助栩栩如生的图画,透过回味深长的诗句,像一个个回放镜头,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边吃边聊:饮食漫笔及小吃地图》虽然收录的文章并不多,却多为作者采访十几年所得。在这十几年中,作者始终是这些餐饮老字号老掌柜的朋友。一篇短短的千字文,往往凝结了作者多年的心血,和老字号老掌柜的一生精华。书中叙述的老字号老掌柜的故事,是在其他饮食文化类图书中绝对看不到的,因为这些老掌柜与作者的关系,不少老掌柜将毕生经验倾囊以授,不仅传授怎么做、怎么吃、怎么经营,还讲述了他们一生的做人准则——这尤其难能可贵。《中国国门时报》

  ●潘启雯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