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行2010年贷款增长放缓 贷存比超70%逼近红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5日 03:38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兰香

  3月24日,在公布2009年业绩的第二天,中国银行股价上涨1.68%至4.22元,在银行股中涨幅居首。2009年,中行实现股东应享税后利润810.68亿元,增幅达到25.96%。

  中行利润上升主要得益于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信贷成本大幅下降以及中间业务增长。据海通证券测算,规模扩张和信贷成本控制对2009 年业绩的贡献度分别达到26.7%和32.8%,中间业务增长贡献度为3.2%。

  但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也带来一定隐忧。尽管中行去年客户贷款和存款增速都很高,但贷款增速仍高于存款增速,导致贷存比截至2009年末达到70.3%,逼近75%的监管红线。

  另外,虽然中行全年实现不良贷款双降,但年末次级类贷款余额和损失类贷款余额较上半年出现上升,未来资产质量趋势亦值得关注。

  贷存比达70%

  在较激进的扩张战略下,中行去年各项贷款劲增50.4%,其中对公贷款增长超过50%,个人贷款增长43%。而在强劲的贷款驱动下,各项存款也增长29%,其中对公存款增长40%,个人存款增长17%。

  在存款快速增长的同时,中行2009年活期存款占比达到47.46%,上升2.8个百分点。国信证券分析师邱志承指出,由于个人存款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该行负债业务尤其是吸收储蓄存款方面的能力在中长期仍需继续提高。

  贷存比逐季上升引人担忧。数据显示,中行贷存比从2008年底的61.3%升至2009年底的70.3%,上升近10个百分点,对信贷扩张构成制约。

  不过,中行第四季度贷款环比增长4.47%,存款环比增长3.61%,季末贷存比环比仅上升0.6 个百分点,增速较前三季显著放缓,贷存比趋于稳定。

  海通证券分析师范坤祥认为,第四季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以及信贷投放适度控制使得中行贷存比持稳在70%左右,从而为2010 年中行的业务扩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贷存比较高会对今年的信贷扩张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今年中行的信贷增速肯定会低于去年,所以影响也不会很严重。”邱志承表示。

  范坤祥指出,由于贷存比续升空间有限,因此2010 年中行的信贷规模增长就是需求、贷存比约束和资本金压力三方面的博弈,而贷存比和资本金的约束在2010 年将体现得更加明显。

  中行行长李礼辉在3月23日的业绩发布会上亦表示,中行今年贷款增长会低于去年,具体增幅将根据资本充足率、贷存比的情况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做适当调节,且2月份以来人民币贷款增速和总量在几家银行里已排在中间靠后的位置。

  贷款降级

  尽管贷款大幅增长,中行仍实现不良双降。截至2009年末,中行不良贷款余额从08年底的874.9亿元降至747.2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65%降至1.52%。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季末中行内地业务次级类贷款余额较上半年末上升21.21 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较上半年末上升11.06 亿元;年末正常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分别为2.4%和10.07%,次级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分别为25.60%和9.76%。

  邱志承认为,与年中相比,中行年末次级和损失类贷款有所增加,可疑类则明显下降,结合拨备计提(下半年减值准备计提了124 亿,回拨了40 亿,核销了33 亿)和迁徙率的情况,由此判断贷款降级的迹象较为明显。

  此外,尽管去年第四季中行不良继续双降,但环比下降幅度均较前三季明显放缓。范坤祥对此分析认为,尽管短期信用风险延迟暴露,但从更长的周期来看,隐忧依然存在。

  他还指出,虽然截至年末中行不良拨备覆盖率达到151.7%,上升29.45个百分点,但也仅刚刚超过监管层所设定的150%的底线,迫于监管的压力,中行进一步提高拨备覆盖率的概率仍较大。

  2009年中行信贷成本为0.38%,较2008年下降0.17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受外币债券价格回升等因素影响,债券减值准备回拨8.65亿元人民币。随着这一因素的弱化以及拨备压力的加强,今年信贷成本或将转而上升。不过,邱志承也指出,今年信贷成本的上升将是全行业的,非仅限于中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