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政部:中国刺激政策暂不宜退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2日 02:10  东方早报

  综合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 2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李克强说,中国将坚持以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使广袤的回旋余地转变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会上表示,目前不宜轻言刺激政策的退出,但应积极着手研究。中国刺激政策的退出一定会根据世界和中国的情况择机决策,平稳退出,实现“软着陆”。

  “下山”要比“上山”难

  王军说,就刺激政策的退出而言,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上山难,下山更难”。如果把刺激政策的决策比作“上山”的话,退出政策就好比“下山”,退出要比当时决定出台刺激政策还要难一些。这是由退出政策自身的规律性所决定的。

  “刺激政策的决定是一个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而退出政策的抉择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至少不会像中国八九月份的钱塘江江潮一样轰然而来、悄然而去,它是一个渐进、温和的发展过程。”王军说。

  他指出,在退出政策的抉择上,有很多技巧需要处理。比如是先退出财政政策,还是先退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先退出哪些方面,后退出哪些方面,同时需要货币政策怎么样的协调和配合;货币政策先退出哪些方面,后退出哪些方面,同时需要财政政策怎么样的协调和配合等。“这不仅仅是决策的问题,而且需要艺术化地来操作。”

  王军说,一国经济政策的取向最终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当今世界形势极其复杂,有的国家在准备加大刺激政策的执行力度,有的则已开始退出或者是部分退出自己的刺激政策,所以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决定它的政策怎么样退出。

  但他同时强调,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决定或者是转向,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情况的变化,也要考虑国际间的协同,尽管实现这种协同很艰难,但仍要积极去努力。

  主权债务成“悖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约翰·列普斯基也支持王军的观点,认为要继续采取财税政策的支持来巩固经济企稳的成果,保持政策的可持续性。不过他也提出了大规模刺激计划的风险,就是主权债务和赤字的问题,需要提醒所有国家注意。

  德勤跨境投资中心主席、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罗伯特?金米特也在论坛上说,美国财政赤字,危机之前达到美国GDP的2%,危机之后达到美国GDP的10%。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赤字问题,2011年之后美国的增长率可能退回到2%,真的出现这种局面的话,就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古利亚(Angel Gurría)3月20日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时表示,虽然很多国家政府在财政方面仍会在很长时间内面临困难,但是“我们要求各国政府不要过快、过早退出刺激措施”。

  古利亚称,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了三个重要影响。首先,危机导致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失业。2009年12月,OECD国家失业率已接近9%。由于危机,OECD区域,两年增加了1700万失业人口。其次,国际经济危机对OECD地区潜在生产率或者产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产出下降了3%。此外,危机严重损害了公共财政体系。2010年和2011年,OECD国家公共债务规模将会占到这些国家GDP的100%,债务与GDP的比例将达到1:1。

  古利亚称,要避免现在的短期失业变成长期失业,尽可能地给予劳动力市场足够支持。同时,现在要对公共财政进行调整,这可能需要五年到十年才能完成。

  中央将加大地方转移支付

  在谈到中国是否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时,王军指出,实际上中国中央财政向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在不断加大。今年中央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达到了30600亿,增长7%,这一指标是在去年转移支付规模大幅增长、而中央本级支出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的。

  他举例说,从目前中央和地方收入上的比例分配看:以100元为单位,中央收入53元左右,地方收入47元左右,而中央支出为23元左右,地方支出77元左右,而且中央本级支出的比重十多年来在持续地下降,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的比重则在持续地上升。

  王军表示,今后,中央还将进一步改进转移支付的制度和办法,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让各地区发展更加均衡、协调,让老百姓能够更多地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