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展特色经济 打造绿色西部新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9日 19:46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陈文喜 北京报道

  2009年,“两会”代表成功将众区域蓝图推进现实,在中国的土地上四面开花。2010年,3月,阳春,京城,两会代表们酝酿着新的“种子”。

  10年是一个节点,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经过10年探索之后,西部如何继续加快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如何深入推进?连日来,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此。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原副主任王金祥透露,我国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正在拟定中,有关规划讨论意见稿,已经过专家多轮“会诊”,正由国家发改委做最后的修改和推敲,将于近日上报国务院审批通过。

  未来瞄准特色产业

  “将重心放在发展特色产业上,这是西部大开发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王金祥说。

  据了解,作为第一个西部十年发展规划的延续,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将在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把唯GDP增长方式的观念逐渐转到政府公共服务上来。同时,未来将把重心放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如能源化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产品深加工和旅游产业等六大产业。

  此外,新的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将延续部分现有的优惠政策。比如:国家对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倾斜政策等,都将延续并加大力度。正是因为上述政策的实施,从2000年到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每年保持至少11%的发展速度。

  已经获批的经济区正在积极为今后10年进行筹划。

  据悉,天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卿走访了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请求西部司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天水大力支持和倾斜,同时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对列入《规划》的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十堰- 天水、天水-平凉高速公路,天水铁路枢纽工程、天水-武都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另外,成渝经济区规划出炉在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经成形,未来还将根据具体情况整合资源,新建若干个经济区。

  新规划将有所突破

  当前区域经济掀起一股热潮,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等都获得了国家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西部开发政策总体趋于放缓。“几乎每个省都获批了一个区域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说,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规划肯定会有所突破。

  魏后凯表示,当前西部开发还面临着发展层次低、产业配套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他建议健全国家支持政策体系,改变过去的普惠制办法,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西部中心城市、资源富集区、老工业基地、贫困地区、边境地区等不同类型区域,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国家支持政策,以切实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他还建议,进一步打通西部与东中部、东北地区以及与周边国家的联系通道,加快修建西部沿边公路,建立一批边境自由贸易区或经济特区,构筑西部大开放的新格局。他表示,上述建议已经上报有关部门,不久或将看到成效。

  培育自身造血功能

  在旧有的政策即将结束,新规划还尚未出台之时,代表委员们对未来的新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提交提案,建议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至少再延长10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桑结加呼吁国家尽快制定出台《西部开发促进法》,以立法形式明确支持西部开发的职责范围和任务,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

  但是更被关注的是怎么培育西部自身的造血功能,其中优化布局、扶持特色优势产业被认为是重要的一点。“西部地区地大物博,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应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对西部不同类型区域,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全国政协委员、宁夏政协主席项宗西建议,“在西部地区的发展中,优化产业布局很重要,这些产业不仅汇聚了大批人才、支撑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加快建设。”张作理说。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原副主任王金祥在两会期间透露,在今后10年的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将新建若干个特色产业经济区,围绕农牧业、矿产业等实施产业集群。

  以绿色GDP为目标

  西部地区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以绿色GDP为目标,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这一点成为代表委员的共识。“西部地区要发展,但不能盲目发展,必须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举,实现美丽和发展的双赢。”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长王中和说。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长王玉虎说,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任务重、难度大、问题多,需要长期治理和投入,亟待建立健全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国家生态补偿机制既可以进一步汇集生态治理的投入,又可以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发展。”

  王玉虎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特别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气候变迁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生态退化仍然呈迅速发展趋势。

  专家认为,长期以来,西部为东部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能源和原材料,却付出了环境污染的高代价。应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可持续发展基金,专项用于矿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修复。同时,在专项转移支付中加大对生态补偿试验区生态保护建设的补偿力度。

  ■观察

  西部:需输血更需造血

  西部在变化,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与十年前相比,现在西部的变化可谓是脱胎换骨。中央对西部抱有很大的希望和信心,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定调让那些担心失去优惠政策的西部地区吃了颗定心丸。谁也不能否认,西部实力慢慢大了。既然大了,就该学会自强了。

  要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就如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省长秦光荣所说,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工作,不仅仅是资金投入,还包括改变旧的思想观念以及生产技术的传授等。“总之,工作重心要从‘输血’转变为‘造血’,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劳动者素质,进行大规模的培训,每年对100万边疆民族地区农民进行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副省长郝远在谈及西部省份如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时表示,西部今后10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要逐步由过去由国家“输血”转向形成自己的“造血”功能。他认为,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挥各自的特色,“而这其中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就是西部各省都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百色市委书记刘正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特色经济、特色资源,切忌全国一盘棋,只有扬长避短、错位发展,西部地区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百色有着丰富的铝资源、旅游资源、亚热带农业资源,但是资源优势转换成产业优势,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产业扶持,变“输血”为“造血”。

  秦光荣告诉记者,“云南已经着手开始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生物产业,这些都是我们新的优势。”陕西省则将其新兴产业定位在了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产业上。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李宁平告诉记者,甘肃具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综合开发优势突出。他建议国家应帮助加快河西走廊新能源基地建设,实现新能源生产、加工转化和大规模外送。

  西部发展也需眼光向外西部大开发10年,西部人的眼光开始朝向外面。

  国家政协常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原副主任王金祥表示,西部大开发今后要更加注重利用其对周边国家开放的优势。

  来自广西的代表提出,广西今后10年要加大和东盟国家的对外交流,特别是东盟自贸区的正式成立,更是给广西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在云南,由于其具有毗邻南亚和东南亚的地理优势,该省的代表则提出要打造西南地区的桥头堡,加强与南亚和东南亚的联系。

  秦光荣说,云南要把自己打造为中国面对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这个通道是交通的通道,也是经济的通道、文化的通道;要建设“两个基地”:东部产业承接的基地,中国面对南亚、东南亚出口产品加工的基地;连接“3大市场”,中国、南亚、东南亚3个市场。

  ■专家视点

  洪天云:加强西部现代农业发展

  众所周知,西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不高、生活水平偏低,发展现代农业面临资金、技术、劳动力素质、自然条件等多重制约。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山区发展现代农业应创新思路,多面发展。

  首先,要选准产业切入点。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多种模式。西部山区应从当地自然条件和发展实际出发,根据市场需求,选准产业发展切入点,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服务和保护。加大交通建设投入,解决行路难、运输难问题;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增强土地产出能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加大农业机械投入,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发展现代农业的硬件条件;加大农村能源建设投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加大生态环境投入,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荒山开发、庭园绿化、退耕还林工程。提供信息服务,组织农民按市场需求发展生产,防止产业发展的盲目性;提供政策服务,通过制定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做到支柱产业调优、调大、调强,主导产业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提供人才服务,引进优秀人才来西部山区创业,同时开展劳动力培训,引导有条件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支持保护,改革农业补贴方式,加大教育科研、技术推广的投入,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预警机制。

  在体制机制方面,要积极创新。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同时推动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创新农业管理体制,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由市场调节,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服务部门进行资产、组织和职能调整,构建服务于产加销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快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市场化进程,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消除行业间、地区间的市场封锁和行政壁垒,延伸“绿色通道”,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调控制度,改进市场运行监测手段,建立规范的市场监管机制,确保重要农产品的安全储备和对农产品进出口的有效调控。

  此外,要强化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依靠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力量,围绕农产品良种培育以及加工、储运、保鲜和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攻关,建立一批高效益、标准化的区域性科技示范园区或基地。积极发挥科研单位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和民间科研机构、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技术推广,逐步形成公益性与经营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技推广培训,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与运用,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

  最后,要加快发展农村金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应在国家和地方财政加大对西部山区农业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放宽准入,鼓励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共同发展。积极发展“三型”农村金融机构,即以农行、农商行、农发行为主体的大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以及资金互助组等微型金融组织。形成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投入的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综合利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范围,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业信贷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探索发展基于订单和保单的金融工具,提高农村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分散农业信贷风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