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称CPI或在7月份达到年内高点后回落
□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目前的物价和央行的预估结果相比,略高了一点,但高得不多,央行货币政策还可以按照原计划来进行。至于加息与否,则主要取决于对今后物价走势的预估。
对此,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未来CPI可能呈现冲高回落的走势,7月份将会是今年CPI涨幅的最高点。货币政策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对未来CPI的走势进行合理预估,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央行作出加息决定还受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银行的利差等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加息确实要看未来价格的走势,如果未来CPI是一个冲高回落的态势,那么央行做出加息的决定就会非常谨慎。反之,如果CPI在未来呈现连续走高的态势,那么央行就会做出预防性加息的决定。
刘煜辉判断,今年CPI在未来或呈现冲高回落的态势可能性将比较大,原因在于,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CPI正翘尾因素未来将明显上扬,并在6、7月份达到2.3%的峰值。
未来总需求会呈现出一个冲高回落的态势,预估CPI最终会在2%的增长幅度上“落脚”。
魏凤春虽然认同全年CPI指数将呈现冲高回落的态势。但是,他认为CPI在7月份将出现高点。到7月以后,CPI将会出现回落。
“控制信贷是釜底抽薪,加息是扬汤止沸”,魏凤春表示,货币政策一直以来都具有前瞻性的考虑,目前央行已经第二次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监管层对信贷投放加强监管,是控制CPI的核心。目前仍需坚持一段时间,效果才能显现。加息是控制CPI的第二步,但是加息多了不一定是好事。
刘煜辉表示,由于央行会对未来物价进行预判,因此,在总需求不断升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有必要做出利息调整的决定。反之,如果已采取的措施足以使得总需求在经过几个月冲高后实现回落,那么利息则不需要进行调整。
左小蕾则表示,在价格出现机制性上涨的情况下,才会有通胀预期。单从2月份的数据来说,春节的因素,翘尾因素有多大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价格的上涨并非机制性上涨所致,因此,无需过多在意物价上涨的问题,这样只会加强市场对通胀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