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府性债务管理”:为了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6日 02:49  金融时报

  记者徐绍峰“政府性债务管理”,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节中提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关键词。

  政府性债务是什么?

  不用说,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以政府名义向国内外或境内外承借或担保,政府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尽管“政府性债务”涵盖范围广,但当前仍是指其中最受关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某种意义上说,“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用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的话说,就是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包括融资平台的规范管理。”

  为什么《报告》要专门强调“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政府性债务”———地方融资平台负债规模有一个估算:目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已高达6万亿元,其中有80%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的资金。

  这个数字确实有点令人吃惊,但不奇怪。从2008年年初的1.7亿元开始,近两年来,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快速膨胀。特别是去年,为了扩大内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各地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都出现了较快、较高增长。地方政府通过筹集到的资金,在促进包括当地市政建设、公路建设以及住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融资平台的情况毕竟非常复杂。尽管“一部分融资平台的融资是有明确的偿还能力的,不至于有太大担忧。但也有一部分值得大家关注。”而列入“关注类”的政府平台融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土地为抵押的借款,土地价值上升时,会出现价值高估,未来土地价值下降时,则会出现偿还风险;另一类是项目本身不具备充分还款能力,而是由城市政府依靠综合效益还款,这其中蕴含着城市政府以及财政性风险。

  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两会”期间的表态是,“如果不能够正确地处理的话,就会带来潜在的财政风险或者说是金融的风险”。而在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眼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可能“绑架”财政和银行。为此,银监会已将可能透支地方政府信用的地方融资平台列为今年银行业三大风险之首。也正因为如此,《报告》在“政府性债务管理”前面加上了“切实加强”这个限定语,并强调要“增强内外部约束力”,以便“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

  究竟该用什么方法来“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呢?

  “要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合理地安排政府的投资”、“要规范融资的行为,要坚持量力而行”、“要加强监管”,这是张平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回答。而谢旭人则从财政管理角度表示,要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必须综合分析地方的财力状况、承受能力,加以规范和控制;还应当对目前的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进行进一步清理、核实,以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加以处理。同时,他认为,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包括融资平台的规范管理,包括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地方财政的偿债机制,根据财力状况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此外,还应当加强金融机构对平台公司发放贷款的管理,加强资本约束,控制集中度,对贷款对象要严格进行审核,做到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提高贷款的质量,切实防范风险。

  总而言之,“对于这个问题,中央政府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张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事实上,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已体现在将“政府性债务管理”写入了《报告》,使其明确地成为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各地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