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月CPI意外走高 宏观调控边走边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3日 10:24  中国经营报

  刘晓午

  在北京三里河路的国家统计局西楼会议室,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2月经济数据。

  出人意料,2月消费物价指数(以下简称CPI)大幅上涨至2.7%,超出市场预期,并跃至一年期存款利率2.25%之下,市场加息预期再次升温。

  “调控要边走边看,我不赞成现在加息,除非CPI到了3%~5%的区间,利息率才能恢复正常。”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非正常因素干扰

  2月份CPI同比上涨2.7%,大大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2.2%。食品和天气原因使得分析师们的预测纷纷脱靶。

  “食品类价格在2月份上涨了6.2%,将2月份CPI推高了2.01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2月份上涨3%,它影响CPI是0.45个点,这两项合计就推高CPI2.46个百分点,这就占到2.7%这样一个幅度的91%左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解释说。

  由于去年冬天气候偏低,北京地区的雪季从2009年11月1日穿越至2010年3月上旬,在四个月内连下了九场雪,气候因素异常,导致了居民食品消费、工业生产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

  同时,食品价格上涨也与春节倒置有关,因为去年春节在1月,天气较暖;而今年春节在2月份,天气较冷。气候和季节因素双重叠加,导致价格同比上涨较大。

  其中,鲜菜价格2月份同比上涨25.5%,鲜果价格上升了19%,这两项价格对CPI的影响占将近1个点左右,直接推动CPI走高。扣除这些非正常因素,CPI仍算稳定。

  从环比来看,2月份CPI环比增长率为1.2%,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周炳林统计,2月份在过去5年的平均环比增长率为1.2%,这说明,2月份的CPI可能最多反映一个季节性上涨的因素,3月份春节过后将有2~3个月的季节性下调。

  “我们相信随着春天的到来,随着季节的好转,这些季节因素的影响会逐渐消失,估计3月份CPI的同比涨幅很有可能会有所回落。”盛来运说。

  但市场对CPI超出预期做出了快速反应,许多分析师纷纷调高未来通胀的走势,并预期进一步的紧缩将会来临,受此影响,资本市场震荡加大。

  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孙稳存预计,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将成为常态,同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窗口指导将继续加强,未来信贷增量的控制还会加强,信贷增长目标将逐月控制,两会后加息窗口已经打开,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将小幅升值 3%~5% 左右。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说,考虑到未来CPI将基本维持震荡上行的态势,加息的条件基本具备,我们推断维持3个月将出现第一次加息的判断。

  两会缓解紧缩预期

  此时此景,与1月央行突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截然相反。之前,市场普遍乐观预期货币政策退出至少在年中,然而当退出在年初真正来临之时,市场预期快速修正,投资者的风险意识迅速增强,纷纷强化了调控预期。

  现在,市场紧缩预期又跑到了央行的前面,在市场已经提前预期的背景下,政府如果仍然强调政策提前量和前瞻性,将可能会引发预期紊乱和市场恐慌。

  在这种背景下,此次全国人大会上,调控者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安抚和缓解市场焦虑的情绪。3月份的全国两会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政治盛会,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晴雨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首次提出,“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

  随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上表示,“复苏的基础并不巩固,仍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时不时地还有一些让许多人意料之外的事件在发生。如果说我们从非常规的政策中退出回归到常规型的经济政策,对于这个时机的选择需要非常慎重。”

  在房地产调控上,虽然政府工作报告用了“坚决遏制”这个词眼,力度强于去年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遏制”提法,但是在四大措施上,基本上是沿用目前已经推行的方法。这一提法的“民生意义”更大于“实质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苏宁也明确指出,“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调整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收紧;央行密切关注信贷政策对房价影响,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新政策的趋势。”

  在中国,宏观调控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并未完全市场化,受政治和社会实际情况影响较大。

  一是调控者受到了来自地方政府的强大压力。在地方代表团的内部讨论会上,一个GDP为4000亿元的城市市长直接建议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增加对该地区的贷款,他直言如果贷款跟得上,该地区未来三五年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就业压力大,中国经济最大的国情是就业,2010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630万,加上去年未就业的大学生,及农民工和复员退伍军人就业需求,可以轻松超过今年就业900万的目标。因而,在目前的经济结构下,经济难以承受下滑的风险。

  宏观调控“边走边看”

  尽管宽松货币政策拉开退出大幕,未来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是迟早的事,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但是,在前期政策措施基本密集出台后,更加严历的紧缩措施可能不会出台,如加息、进一步的房地产调控。

  何谓观望,就是在政府已经出台大量措施后,不知道效果如何,担心用力过度,处于微妙的迷茫境地,更好的策略是等待观察更新的经济数据。4月中国经济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将是一个调控时间窗口,但现在仍处于谨慎观察期。

  由央行1月12日首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所开启的2010年调控,与2006年以来的大规模、持续的宏观调控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主要原因在于2010年是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持续向上的基础并不牢靠,如果过度紧缩,将会导致经济的二次探底。

  因而央行的货币政策退出仅仅定向为回收流动性和保持银行信贷均衡投放,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并非实质性紧缩措施。

  对于利息上调,贺铿认为,现在升息不是好时机,还要看一看。资本市场不稳定,特别是股市不稳定,在这个时候,如果采取太强烈的措施,让股市更加下降,不是好事情,因为现在股民很多。

  贺铿说,升利息率条件是,国外热钱不会冲击得太历害,国内经济比较稳定,通胀在3%~5%左右,条件就成熟了,利率就要动了。

  市场预期的人民币升值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原因一是人民币汇率是官方汇率,并不是市场汇率;二是目前人民币升值进行外部紧缩,将会受到多方面的非议和反对;三是可以替代人民币升值的方法有很多。

  不过,为了应对3月份公开到期资金高峰,存款准备金率将可能再次上调。“公开到期资金在二三月份即已度过全年的高峰,超储率在1季度快速回落,可能跌破2%。我们预计调准备金最多限于2次,对经济与市场的影响有限。”周炳林说。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