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唐学鹏:温和通胀无害论并不真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2日 09:1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

  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4%,无论是CPI还是PPI都超出了市场预期,不过大部分市场分析人士都认为,通胀目前并不严重,加息没有必要。

  2月份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投资、消费、进出口的数据都非常强,中国经济在政府的强力刺激下,的确表现出剧烈反弹甚至亢奋的势头,即使在对中国是否已经克服危机、走上正轨方面有一些疑惑,但是第一季度的高数字是确凿的。而且2月份的CPI已经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负利率”阔别一年多后看上去又回归了。令人不解的是,那些反对加息的声音认为2月份的数据是“偏中性”的,加息应当在6月份以后,这其实隐含着他们对通胀不断走高的判断。既然已经存在“通胀将会不断发展”的共识,那么为何不预先进行预期管理?

  坦率地说,或许应该支持尽早加息。但是整个学术界,尤其是国际经济学界正在弥散一种“反思宏观经济学”的思潮,继“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指责之后,新添了“低通胀原教旨主义”指责。讽刺的是,提供指责“低通胀原教旨主义”的思想弹药的重要人物是IMF首席经济学奥利维尔·布兰查德,他发表了抨击过去尊崇的“低通胀目标”思想。他认为,将通胀保持在2%左右的目标是很糟糕的,应当将通胀目标放在4%的温和水平,因为“如果一个国家不容忍较高的通胀,那么该国的利率水平也不会较高,一旦金融危机发作,央行削减利率的空间就太小了……”

  布兰查德似乎是“尼采”,要重估一切基本价值,他试图将1996年怀俄明州Jackson Hole全球央行会议上达成的“低通胀”原则完全颠覆掉。讽刺的是,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在1997年之后对“华盛顿共识”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代表组织IMF实施连续多年的羞辱之后,现在无论是IMF还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都是由一批喜爱调控的大政府主义者完成了全面的接班。这些凯恩斯主义者善于进行各种曲解,急不可待地丢弃过去的原则。例如他们竟然认为,日本衰退十年提供的经验证明了日本央行使用泰勒规则来保持1%的通胀目标是错误的,这造成了日本长期通缩。这种英美式指鹿为马的判断几乎遭到日本本土经济学家的鄙视,日本经济学家Takatoshi Ito在其论文《Great Inflation and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in Japan》反复阐述了日本央行加息的缓慢和对通胀的容忍导致了空前的恶果。

  将美国次贷危机发作后,形成的暂时性片段性通缩,看作是“过去一味关注低通胀”所致,有点莫名其妙。格林斯潘都承认美联储剔除了CPI很多重要指标,造成了危机前的低通胀印象,并以此延续低利率政策。也就是说,美国危机恰恰是当权者隐藏了高通胀、不关注经济体系内的相对价格变化,对泡沫采取“鼓励”的态度,认为泡沫可以对抗衰退。而中国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值得商榷的统计体系和与民众感受完全不同的统计数字(例如对房价全年增长1.5%),央行对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否有足够的敏感和关注?温和通胀是一种“稳态”路径,是否真的对未来不产生扭曲,这些都需要谨慎应对。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