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CPI超预期加息压力骤增2.7%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2日 08:32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记者吕天玲

  一系列高于预期的经济数据昨日出台。印证了国内经济复苏的势头越走越强劲,外需也在逐渐回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昨日上午表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均稳步上涨,三者之间更趋于协调。不过,他认为,中国目前看不出经济过热的迹象。

  业内人士表示,CPI、PPI仍处于温和上涨,通胀也还未来临。而对加息的预测,则没有定论,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可能会通过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紧流动性。

  食品价格、居住价格推动CPI上涨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2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1.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4%,环比上涨0.4%。

  温家宝总理上周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全年CPI增幅目标设定为3%,但2月份的CPI涨幅已达到2.7%,PPI涨幅也在加大。这两个数据的上涨幅度均高于此前社会各方的普遍预期,分析人士开始怀疑,温总理提出的控制物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不过,盛来运则认为,不必有这种担心,“3月份CPI涨幅将较2月份回落”。他解释说,2月份CPI的上涨主要由于结构性因素和季节性因素。

  不仅是基数因素影响了今年2月的物价上涨数据;CPI的上涨还是由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推动的。

  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居住价格同比上涨3.0%。这两项对CPI的推动在整个涨幅中占了近50%。盛来运指出,“随着春天的到来,它的影响会逐渐消失,价格会逐步回落。”

  不仅是CPI的数据超出预期,而且PPI也在预期之外。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

  没出现导致通胀恶化的因素

  “今年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表示,当前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国家将严控新开工项目,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这都会对稳定价格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也认为:“到目前为止,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除了流动性较充裕可能形成将来通胀的货币环境的担心以外,还没有观察到导致通胀恶化的新增因素大幅变化的迹象。

  盛来云也通过分析物价的温和可控间接指出,通胀还没有到来。他指出,“今年的价格变化将充满复杂性,一方面存在上涨因素,另一方面也存在下行的因素。”

  根据他的分析,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会受到抑制,大多数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整体形势也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各级政府都很重视物价管理,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今年的物价应该是温和可控的。

  不过,还有一些高层已经开始担忧输入型通胀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影响。商务部长陈德铭昨日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今年比较大的问题,会通过进口大宗商品传导进来。

  杨子强也很赞同陈德铭的观点。他指出,目前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尤其是大宗产品和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不能掉以轻心。

  加息压力增加

  昨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两会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则又被记者们包围。周小川表示,目前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符合我们的预期”。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周行长此番话的内层含义应该是,现在还没有必要加息。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2月份CPI数据对于通货膨胀预期影响为中性,以这样的物价水平,一季度不可能出现加息,6到9月份比较可能。

  不过,市场上加息的传闻则越传越盛。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虽然2月份CPI涨幅并不在意料之外,但既然涨幅已经超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百姓预期的波动。”他认为,目前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2.7%的CPI会使市场加息预期有所增强。

  普遍的预期是在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目前加息的心理条件已经具备,市场条件也具备,数据条件仍要看3月份,央行可能已等不及,预计加息将早于市场预期。”

  调控措施还包括控制信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近期将主要依靠对存款准备金的调整,来实现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信达证券宏观分析师徐佳蓉表示。

  高盛的研究报告预计,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将包括控制信贷、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升息、通过行政管理控制投资审批和筹资活动,以及出台其他针对产能过剩等问题的“产业政策”,用以抑制行业投资活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