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国工商联:建立中国汽车改装技术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2日 07:34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 (记者 苏琳) 全国工商联日前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建立中国汽车改装技术标准的提案》。

  全国工商联认为,发达国家汽车改装的比例大约为80%。我国最初的汽车改装是广东1997年从香港引进的,目前其市场主要集中在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代表的广东地区以及北京、四川等地,并逐渐向长三角及环渤海湾地区发展。我国改装市场在业务类型上主要有两种,即专门制造特殊用途的工业品汽车和在原车基础上经相应技术改造形成的民用改装车。随着汽车改装市场的发展,我国的汽车改装经历了由主要效仿香港、台湾地区同行的模式,到融合两种改装风格,形成广东改装风格的转变;从一开始仿制同类产品,到现在逐步根据国内消费者的审美观和驾驶特性以及地形地貌,自行研究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改装产品的转变。汽车改装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产业,并成为汽车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然而,当前我国汽车改装市场却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专业化水平不高,低端零配件安全没保证,国内的改装市场水平不均衡且整体的水平不够专业。华南地区因为背靠专业技能较高的港澳地区,受其影响发展速度较快;其他城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因为国家对改装市场刚刚开发,因而改装的零配件暂时还没有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在很多非专业的俱乐部提供的改装服务难以保证安全。如果连安全都无法保证,很难说这个市场是一个成熟的,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但在改装高端市场,国外的顶级品牌已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德国奔驰的专业改装公司“劳伦士”和日本的光岗在国内开设了专卖店,并提供非常专业的服务,并有不同程度的销售业绩。说明在改装车高低端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是汽车产业政策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处于动态化调整、方向式规范或酝酿性完善的时期,有些新增领域甚至处于法规空白状态。汽车行业的管理法规主要集中在汽车生产准入环节,而对于售后服务、服务贸易、汽车文化等新兴市场方面的法规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及前瞻性。对于汽车改装市场而言,唯一可以依据的法规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但其中的有关规定并非完全针对目前市场意义上的汽车改装(精装),因为制定法律时的市场因素中还没有涉及到个性改装的对象。换一种说法即是法规中的改装与市场意义上的改装并非一个概念。

  三是国内改装市场还处于相对“混乱”状态。中国的汽车改装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改装店都是非专业的,没有正规汽车改装配件的进货渠道,没有技术过硬的专业改装技术。他们都是以汽车修理、汽车装饰、汽车美容店等附加经营项目出现,技术和服务质量可想而知,汽车的安全性和售后维修很难保证。具有规模经验正规的改装店,依托的是改装品牌的背景,从国外请的专业改装技师,并有自己的国外进货渠道,能够依照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做出专业化的全方位改装。汽车改装的利润是非常高的,如斯巴鲁牌车,原车的出厂价格大概40多万,进了改装店,又花费40多万元进行改装。一般的改装也是动辄万元的,正规的改装店流水能高达百万元。中国汽车改装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文化追求个性的人会不断增多,但前提和出路是要逐步实现正规化,规范化经营。

  全国工商联建议:

  一、抓紧将汽车改装列入我国行业代码序列。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实行的是准入管理,如整车制造、旧车交易、汽车报废拆解、汽车修理等环节的经营资格采取的是审批制。汽车改装(精装)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业态,既涉及装饰项目,也包含着加装设备、换装配件等修理业务的内容,同时,汽车改装(精装)所使用的零部件、技术、研发等又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应抓紧将其作为特定行业列入我国的行业代码中。

  二、对汽车改装(精装)市场实行分级管理。从我国对公众产品的管理角度来看,汽车改装(精装)市场实行分级管理是最有可能的政策思路,涉及法规中对整车强制性标准进行改动的项目必须取得安全认证;涉及部件换装的部分应符合法规中针对零部件的技术标准;而对于不涉及强制认证范围的精装项目则由行业组织以自律方式进行市场化制约。

  三、抓紧建立汽车改装的技术标准。这样对商家是一种保护,对消费者也是个保护,同时,可以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有了这种保护,汽车改装市场才可以进入正确的发展方向,行业内的各种行为才能够规范。38c

  特别推荐:

  

  2010年全国两会综合报道会议直播系列

  

  中经在线访谈之“2010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系列节目1e4

  (责任编辑:陈磊)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