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国工商联: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政策着力点在小型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2日 07:17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 (记者 苏琳) 全国工商联日前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交了《把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着力点放在小型企业上》大会发言稿。

  全国工商联认为,融资难已经成为我国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制约,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这一矛盾更加突出。2009年全国工商联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专门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难在小企业,应当改变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与政策思路,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改变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从小企业融资的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着手,改革相关制度,调整相关政策,明确解决目标。

  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时,全国工商联发现主要问题有:

  1.中企业融资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小企业则基本没有解决

  近年来金融部门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外部环境不断改善。2009年全年累计新增企业贷款5.7万亿元,其中大、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比分别是40.9%、34.3%和24.8%。但是总体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大多数小企业仍然得不到贷款。根据人民银行统计,2009年底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贷款中,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为7121亿元,占短期贷款比重为4.9%。中长期贷款中,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比重更小。因此,笼统讲中小企业,从统计数据上看,其新增贷款融资比重并不算低,已占一半以上。但从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的小企业融资整体看,比重并不高。

  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真正难的是小企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小企业明显不同于中企业,中企业明显不同于大企业,这种不同在融资方面更加突出。将中企业与小企业融资问题混同,客观上掩盖了我国企业融资问题的实质,误导了人们认识与判断问题的方向,影响了国家金融信贷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拖延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

  2.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信用水平未被客观公正的给与评价

  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根本原因,是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小企业的资产与经营质量不高,对其贷款,成本高,收益小,信用差,风险大。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看,小企业的总体质量并不差。截至2008年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计35.8万户,其中大、中、小企业数量分别为0.3万户、3.2万家、32.3万户。大、中、小型工业企业的资产占比分别为39%、31.6%和29.4%,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为34.3%、28%和37.7%,从业人员的占比为22.9%、30.6%和46.5%;亏损面分别为18.7%、22.2%和17.5%,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59.8%和59%,总资产利润率分别为5.81%、5.14%和7.0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为6.07%、5.33%和5.04%。从解决就业看,每1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带动就业的人数,小企业为2.3人,中企业为2人,大企业为1.22人。在这32.3万户小企业中,利润高、效益好的占1/3以上,有一定利润与效益的占1/3,微利、亏损的不到1/3。解决这2/3以上效益较好的小企业信贷问题,不仅不会增加银行的风险,而且会给银行带来不小收益。

  3.银行主体结构和信贷流向与大中小型企业结构和地位作用不相适应

  我国金融资源的供给主体或银行机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即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其资产占2008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51%,中、小企业贷款占其企业贷款的45%;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即中信、光大等多家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和一家私营控股的民生银行,其资产占全国的14.1%,中、小企业贷款占其企业贷款的50%左右;三是城市商业银行,共有100多家,多数是地方国有控股银行,其资产占全国的6.6%,中、小企业贷款占其企业贷款的70%多;四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其资产占全国的11.5%,中、小企业贷款占其企业贷款的95%以上。另外,还有近年开办的一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贷款对象均为中小企业。从企业规模构成看,全国大企业不到一万家,占全国企业的不足0.1%;中企业不到10万家,占不足1%;其余99%以上都是小企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主体结构和信贷流向与大中小型企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

  全国工商联建议:

  1.将中小企业融资政策问题调整为小企业融资政策问题

  要改变认识和判断问题的角度与思路。从国家宏观层面看,应将解决中小企业问题调整为解决小企业问题,既包括小企业融资问题,也包括小企业的财税、就业、技术、培训等方面问题。从金融机构方面看,要明确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是金融机构的一大社会责任,并明确提出着力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金融机构有责任将我国庞大的金融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到大、中、小型企业中去,为小企业提供与其经营特点和有效需求相适应的金融制度政策、管理规范、商业模式以及金融产品与服务。

  2.银行主体结构和信贷流向要与大中小型企业结构和地位作用相适应

  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金融资源的供给主体看,既要明确大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比重并逐步提高比重,也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使其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

  一要推动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切实开展针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大型商业银行要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小企业应占其全部企业贷款的20%以上,基本形成大中小企业45:35:20的比例格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要提高到60%以上,小企业应占其全部企业贷款的30%以上,基本形成大中小企业40:30:30的比例格局。

  二要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其对小型企业的贷款比重。地级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应提高到80%以上,小企业贷款比重与中企业相当,基本形成大中小企业20:40:40的贷款比例格局。

  三要广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户和小型企业,其小企业贷款比重至少要达到其企业贷款的70%以上。全国近2000个县,均可至少办一家农村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全国3.4万多个乡镇,均可至少办一家农村信用社。

  四要放宽银行准入标准,广泛发展社区银行、科技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区域性、行业性小型金融机构,提高小金融机构覆盖率。国家在法律和政策上要明确小型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是小企业、个体户和个人,其信贷比例不得低于85%,另外15%可以为中型企业或其他方面(非企业经营)服务,不得贷款给大企业。

  五要推动民间金融公开化、合法化。引导和释放民间资本和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活力,让地下民间金融机构逐步、稳妥、有序地走向公开,主要为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服务。

  3.采取强有力政策措施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开展小企业信贷服务

  一是要实行税率优惠政策和更有弹性的利率政策。对针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大中型银行可降低其相关服务的营业税,中小金融机构可降低营业税和所得税。要提高大中型银行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范围,提高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下浮动范围。

  二是要改进成本核算、业绩考核机制。要充分考虑大中型银行的小企业贷款的服务成本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贷款,在财务会计政策上应当允许银行相应扩大成本支出范围,以反映真实成本,其业绩考核机制也要与其小企业融资服务特点相适应。

  三是要完善风险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监管政策,在银行中建立专门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尽职免责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追究或免除有关当事人的相应责任。小型金融机构也要实行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尽职免责制度。

  4.建立相关制度尽快改善小企业信用评价环境条件

  一是尽快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小企业信用评价制度。要以小企业在银行的商业往来账户记录、在银行的个人信用记录和在社区的不动产记录为基础,以银行为依托,建立一套小企业信用记录的标准与制度。

  二是大力推进小额贷款担保,广泛发展贷款担保公司。要以全国现有近4000家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为基础,更广泛地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国家要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资本金来源、行业准入、业务培训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与社会环境条件。

  三是加大小企业融资宣传和业务培训。要向社会大力宣传小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和社会效益情况,改善其融资的舆论环境。同时,要通过广泛教育培训,普遍提高小企业经营者对金融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对企业和个人自身信用的自觉性和严格要求,对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途径的有效方式方法的了解。

  5.明确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中长期目标

  建议在未来5至10年内,到2020年前,通过深化金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一套与小型企业状况和特点相适应的银行金融服务制度和法律政策扶持体系,广泛发展为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中小金融服务机构,基本满足限额或规模以上中90%以上的小企业对信贷融资服务的正常需求,适当满足限额以下部分有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对信贷融资服务的合理需求。38c

  特别推荐:

  

  2010年全国两会综合报道会议直播系列

  

  中经在线访谈之“2010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系列节目1e4

  (责任编辑:陈磊)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