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月CPI同比涨2.7% 加息或在上半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1日说,今年前2个月,受蔬菜、水果和居住类商品价格上涨较快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其中2月份同比上涨2.7%,物价呈“温和”上涨之势。这大大超过了1月份中国CPI增长1.5%的增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认为,目前的CPI“符合我们的预期”。

  CPI3月将有所回落

  盛来运说,去年2月消费品价格受春节因素的影响不大,物价走势平稳,与今年同比,基数相对较低。今年2月蔬菜、水果需求增加,但生产、运输、供应受到雨雪天气的影响,这些商品价格涨幅较大。与去年较低的基数相比,2月CPI涨幅达到2.7%,涨幅比1月扩大1.2个百分点。

  随着天气转暖,导致蔬菜、水果上涨的因素将逐步消失,今年3月CPI将有所回落。

  PPI增幅也是温和的

  今年前2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5052亿元,同比增长17.9%,比去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比2009年加快2.4个百分点。

  2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4%,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盛来运说,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等原因,当前PPI增幅也是温和的。在展望全年CPI和PPI的走势时,盛来运认为,当前政府高度重视物价问题,将继续把握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平衡问题。

  房地产加快投资速度

  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比上年同期加快16.9个百分点,比2009年12月份加快2.2个百分点。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014亿,同比增长26.6%,比去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144亿元,增长31.1%。

  盛来运分析,房地产投资速度加快是因为国家加大了对囤地不开发的治理力度,同时去年同期房地产的发展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导致。

  同时面对“去年房价增幅1.5%”的数据的质疑,盛来运表示,国家统计局将尽快推出改进版房价统计制度,使制度设计更合理,调查过程更规范。

  数据解读

  3%调控目标是否会突破?

  今年物价总体温和可控

  盛来运表示,今年的价格变动充满了复杂性。一方面,存在着价格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存在价格下行的影响因素。主要的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足,而且也建立了收储制度和市场调节机制,这样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会受到一些抑制。现在大多数工业品供过于求,总体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变化。现在各级政府都高度关注物价问题,在国家政策调控下,我们今年的物价总体上来讲应该是温和可控的。所以大家还是要稳定通胀预期。

  近期是否出现过热迹象?

  扣除翘尾因素仍然正常

  盛来运表示,1-2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是近年来比较高的月度数据。一方面说明了工业继续延续了去年持续向好的回升态势,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个高速度是和去年同期的低速度相关的。由于去年基数比较低,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今年头两个月的增长速度。

  今年我们也利用环比,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我们总体感觉这个速度,如果扣除这种翘尾的结构性因素影响,仍然还是比较正常的,没有过热的迹象。

  加息之辩

  李稻葵:加息不可避免

  CPI指数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月数据的超预期增长使市场加息预期再起。

  趋势一季度不大可能出现加息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李稻葵表示“加息不可避免”,既然2月份CPI涨幅已超过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百姓预期的波动,最有可能的加息时间点是在上半年。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2月份CPI数据对于通货膨胀预期影响为中性,以这样的物价水平,一季度不可能出现加息,6-9月份比较可能。

  幅度最多上涨0.27个百分点

  摩根大通驻港经济学家王茜表示,通胀是对经济最大的危险,政府需要控制对通胀的预

  期,并或将在数个星期内加息。王茜预测,中国最早将于本月升息,预计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将上涨0.27个百分点。

  国信证券分析师周炳林认为,即使加息,幅度至多也仅限于两次27个基点,整体经济对此具有充分的消化能力。据其测算,2010年全年的CPI走势2月份将是上半年的高点,全年的最高涨幅在10月,但幅度仅为3.1%。

  时点或在CPI超3%之时

  高盛高华研究员乔虹认为,一旦CPI升至使得1年期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水平时,加息的理由就会更加充分。并依此判断,其仍然认为央行今年将会加息,并且最可能出现在2010年第二季度CPI同比增速如果达到3.0%时。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南方都市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